“我们需要什么知识,专家老师就讲什么,很实用,很给力,我们农民也最欢迎。”日前,在翼城县农委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参训的学员们都表情认真,听得津津有味。大家都评价说此次的培训内容更实、针对性更强,眼界、思路开阔了不少。
近年来,翼城县把农民培训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推进特色农业发展。通过培训,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活跃在田间地头,阔步行进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政府助力 让农民种出专家田
怎样使科技成为老百姓的致富“拐杖”,让老百姓种出专家田,翼城县委、县政府用培训给了广大农民一份答卷。
除了平常的特色培训,从2014年11月26日开始,该县农委分三批在该县菁铧公司、庆丰农场、阳光酒店、园义园酒店四处同时开班授课,1250名农民接受了三大类七方面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该县农委负责人说:“2014年共争取回国家级和省级培训资金140.17万元,全部用于举办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班。我们结合翼城实际,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引领带动型四种类型,使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也通过这种培训学习,让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以后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让他们得到实惠,带动我们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承担此次培训组织任务的该县农委科教股负责人告诉笔者,科技入了户,农民才能富。这次培训,除公共课程以外,还对学员进行专业课程培训,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生产中迫切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培训内容涉及农产品营销、三农政策与法规、农村金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信息网络应用等。同时,针对农民朋友的需求,邀请市里有关技术专家授课,并采取理论讲授、教学互动、专题讨论和实地演习等方式教学,力争使学员通过培训达到科技素质提升的目的。
培训给力 用新观念催生新农民
日前,菁铧公司果树栽培培训现场座无虚席,该县果树服务中心主任卫长秋正在讲解苹果管理的相关知识。他的语言生动通俗诙谐,引得果农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啧啧称赞……
该县农委负责人告诉笔者:“此次培训,我们组织了果树服务中心、农广校、综合执法大队、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和农经站5个站所的17名专家,要求大家全部制作和使用PPT课件,要求语言要通俗易懂,内容要活泼生动,并在培训前一周集中两天时间,在农委内部进行试讲,互相提出意见,逐条修改完善。” “销售旺季,我的18棚蔬菜一天纯利润就有上千元。”唐兴镇封比大棚园区的菜农陶利全告诉笔者,自他们建好无土栽培蔬菜大棚,就忙坏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站站长张健。正是在县上专家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下,他种植的黄瓜、茄子、西红柿以及各类叶菜,每亩每年纯收入可达5万多元。
张健这样告诉笔者:“此次培训最大的不同就是好多菜农提的问题更专业、更刁钻,要不是准备的充分,很有可能会答不上来。”培训刚结束,张健就像往常一样,开着自己的“农业科技”面包车到大棚内指导农户种植生产。
在指导设施农业发展的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各类技术员每个季节都风尘仆仆地奔赴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帮助他们调整产业结构,还将当地主要田块的土地取样,进行土质检测分析,以便掌握土地性质,哪块地适合种植啥他们都了然于胸。
卫长秋说到,全县苹果经济林面积已达18万亩,挂果面积10万亩,其中盛果期果树面积6.5万亩,2014年苹果总产量在15万吨以上,产值将达到6亿元,已经成为这儿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技术管护跟不上可是要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钱袋子。
为了提高农民种植管理意识和水平,卫长秋一年来的培训多达100多场,果树生长的关键时期自己主动到果园里手把手教农民种植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庄稼活,学问多,不学不问瞎忙活。”近日,南唐乡晓史村的村民握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感慨道,“种地这么多年,我大多是靠自己摸索,现在指导员不仅送来了技术资料,有时还在地里一呆就是大半天,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我如何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农委的专家就像咱自家人一样。”这些工作人员经常白天下地看作物长势,晚上还经常入户为村民讲农业知识、拉拉家常,现在这些种植户都成了他的好“亲戚”。
“了解农情,与民熟悉,宣传协调,送技下乡。技术推广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基础工作,从种子选育到何时播种,从土壤墒情到气候状况,处处都有技术的陪伴,因此,干好农技员的活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愿意把新技术都教给农民,让他们早日发家致富奔小康。”该县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主任李玉晖如是说。
共同发力 把新技术变成高收入
笔者近日看到,该县庆丰农场西边新流转的300亩土地上热火朝天,每个造价1.5万元的大型钢架拱棚建设已经接近尾声。经理李军介绍说:“新建的大棚肯定能赶上2015年的西瓜种植,加上新栽植的200亩葡萄和原来的268个拱棚,力争年产量翻番,效益翻番。”
李军的自信得益于他对新技术的高度认同。设施蔬菜生产培训在他农场培训中心举办了三期,他一晌不落听了9天课。为啥这么看重技术创新?他说:“2014年是第一次搞大棚西瓜,如果掌握的技术再多一点,公司收入至少能增加三分之一。”
2014年,庆丰农场运用农业科技知识,实施了瓜果、蔬菜保护地四季间作,实现了一年二熟、三熟,农业种植效益成倍增长,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科技种植示范户。同时,被该县农委确定为科技实验示范基地。
该县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介绍说:“家庭农场的实践探索也让翼城的农业农村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谁来种田’到‘抢着种田’,‘农民’成为一种吃香的职业,一年下来的收入也是不菲,‘农业’成为一份体面的工作,让人渐渐感受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魅力和乡村生活中激荡起的活力。”
“田地里也有大学问,科技种植有着广阔的前景,我打算依托合作社,带领我们西瓜种植户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让种地也能成为体面的职业。”2014年一下上了58个拱棚的里砦镇张桥村村民牛冰冰满怀激情地说。
隆化镇农盛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淮说:“在听了关于合作社发展的相关讲座之后,让我受益匪浅,不论是就农民个人,还是对合作社来说,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看市场吃饭’。产品的包装和产品的定位对提升我们产品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回去要把自己的合作社做大做强,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粗放型的经营模式,我们以后要走向市场化、正规化。”
该县中卫乡南庙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明政说,“在营销这块,我们还是见得少、听得少,以后一定要走出去多学习,多看看,总结经验,把好产品更好的推入市场。”
让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在农户手里,才能培育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让更多的真金白银淌进老百姓的口袋。该县农委负责人说:“我们将以改善农业生产技术、转变农民思维方式为主要内容,培养一批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有胆识、有胸怀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让翼城现代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通讯员 李茁壮 宋榜娟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