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机械化助增收 农民喜上眉梢

2018-12-25 20:32: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传统的农耕方式逐渐被机械化取代,这不仅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推进了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让大规模种植成为可能,也让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解放出来,从乡村融入城市,为美丽中国绘出全新画卷。

    “铁牛”驰沃野农机唱主角

    与改革开放同龄的仝拥庆出生于尧都区段店乡东孔郭村,从记事儿起,我就跟着大人在地里干活,那时候,最发愁的农活就是夏天收麦子,家里男女老少齐上阵,为节省时间,大家常常揣着一个馍、一点咸菜去地里,大中午也不能歇,烈日晒得脸上蜕皮,麦叶划得身体火辣辣得痛,使人浑身不自在,汗珠子像下雨一样往下掉,衣服没有一处是干的……”仝拥庆说,割完麦子不算完,还得打成捆,由于平车到不了地跟前,父亲就一担一担往家挑,再用骡子拉碾把麦子脱粒,用鼓风机把麦壳吹走,最后一遍遍地翻动晾晒。每年夏收大半个月忙下来,仝拥庆都要“掉几斤肉,脱几层皮”。

    后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东孔郭村人的夏收渐渐变得轻松:小型收割机取代了镰刀、脱粒机取代了骡子和碾,用来收割的农机一年比一年先进……如今,联合收割机轰隆隆一过,金黄色的麦粒就被直接装进了袋子里,只小半天就把过去好几天的活儿干完了。

    无独有偶,家住尧都区贾得乡靳家庄村,今年花甲之年的贾女士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机械化带来的便利。“以前,从播种到收割全靠人工,印象最深的事儿,除了顶着烈日收割外,还有顶着烈日锄草,现在一喷除草剂就行。虽然家里没有收割机,但可以花钱雇收割机帮我们收麦子,这几亩地种下来,不知道比以前轻松多少。”种植马铃薯是蒲县农业传统主导产业之一,也是促进蒲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实现增收的主要支撑。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规模化生产的兴起,蒲县马铃薯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被农业部确定为山西省唯一的“土豆机械化生产示范县”。

    据蒲县昕源种业有限公司技术员何江介绍,在他工作的9年间,一直见证着机械化大发展给农民们带来的福利。“举个例子,假如种100亩土豆田,如果用人工种要半个月的时间,不仅累,还种不均匀,现在用上农机具只要两三天工夫就能种完,既省力又高效。”何江说。

    腾出时间来舞蹈乐开怀

    飞速发展的农业不仅改变了沿袭千年的传统农耕方式,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幅改革开放40年的农耕变迁画卷在美丽的新农村缓缓展开。

    12月22日,冬季的朝阳刚刚升起,县底镇东杜村的小广场上就开始热闹起来。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村里的女人们排着队伍,踏着节拍,起劲儿地跳起了广场舞。

    “跳一跳不光心情好,身体也活动开了,浑身都轻松,干活都有劲儿。”张女士笑呵呵地说。

    白天做饭带孙子,早、晚出门跳跳舞。今昔对比,张女士忍不住感慨:过去女人们又要顾家又要下地,没个空闲,更别提跳舞了,现在种地全靠机械化,就算是地里种两茬作物,也完全能抽出时间来。”记者亢亚莉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