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2014-02-21 08:52:27 来源:

2013年,我市紧紧抓住农机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进一步调结构、扩领域、强效能、上水平,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效益,农机化取得了新的发展与成就。全市农机固定资产原值新增11.7%,达到了31.4亿元;机耕、机播、机收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8.76%,同比提高2.06个百分点;农机化经营服务纯收入达到了6.7亿元。农机化为全市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达到了410元,同比增长17.1%。

深入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装备水平持续提高。我市按照“全价购机、结算到县、直补到户”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将机补政策和规定宣传到基层、农村和农户。从实际出发,把机补的重点放在小麦、玉米、薯类播种与收获,设施农业、牧草养殖、果园和丘陵山区小型耕作,以及农产品加工和抗旱等机械(具)上,并且重点向农机服务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贫困山区倾斜。同时,我市严格落实实名制登记,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机补手续,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机补工作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2013年,全市共争取和落实机补资金1.005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8206台(件、套),受益农户11392户,直接拉动农民投入购置农机具和发展农机化的资金达2.14亿元。

精心组织农机化生产作业,农机化作业水平和作业质量持续提高。春耕生产中,我市共组织拖拉机3万余台,配套农机具近5万台(件),以及抽水浇灌机械3760台,投入农机化作业中,共完成机耕面积160.5万亩,机播玉米面积106.8万亩,机械化浇灌面积106.2万亩。

“三夏”期间,全市共投入大型联合收割机4405台、小型割晒机2159台、脱粒机3200台,以及3万余台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312.9万亩,占小麦总收获面积的90%;机复播玉米195万亩、机复播豆类6万余亩,秋粮机播率达到了93%。“三秋”生产中,全市共投入玉米联合收获机1948台,薯类收获机489台,拖拉机3.02万台,配套农机具8.5万台(件),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58.8万亩,薯类机收面积8.45万亩,机播冬小麦面积303.8万亩,并且完成玉米秸秆还田面积153万亩。

狠抓特色高效农业机械化,农机化结构优化和扩展水平持续提高。2013年,市、县两级农机部门大力发展小杂粮、干鲜果、牧草养殖、中药材、设施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机械化。全市各县(市、区)培育、建立和发展了适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农机化示范园区(基地),狠抓农机具的配套与使用,凸显了农机化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了西山地区以苹果、梨、枣等干鲜果和苦荞种植及牧草养殖为主的机械化发展板块;东山地区以小杂粮、核桃、特种养殖为主的机械化发展板块;平川地区以设施农业、中药材、大田蔬菜和大型养殖为主的机械化发展板块。

着力推动农机化科技兴农工作,农机化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高。

一是深入推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运用。一方面不断总结不同区域、不同耕作条件、不同作物保护性耕作发展经验,推动保护性耕作由小麦向玉米延伸,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在更大范围实施;另一方面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并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和合作社的作用,推动保护性耕作取得新的更大发展。全市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25.01万亩。二是深入推进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运用。

全市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380万亩,大大高于往年水平。三是深入推进玉米“丰产方”作业技术运用。全市共争取项目资金1080万元,完成项目实施面积36万亩;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开展了标准化种植和精量播种试验示范。四是狠抓农机化培训工作,全年共召开现场会、演示会56次,举办培训班38期,送教下乡75次,共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7万余人次。

不断夯实农机化发展根基,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持续提高。2013年,我市新发展农机户3200户,其中发展资产在1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180户,新建立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48个,其中新创建农机示范合作社5个,新增农机大院22个,新增农机维修网点30个,发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25个。深入开展了农机合作社规范整顿和维修网点规范化建设两项重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机服务组织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

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我市组织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建立与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及监管责任,不断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预案建设,坚持把“抓检审、抓整顿、抓宣传、抓教育、抓培训、抓防范”贯穿于农机安全工作全过程。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活动,2013年新创建了15个示范乡、130个示范村、1300个示范户,并且推荐上报襄汾县为国家级示范县,翼城县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

 

记者范韶华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