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思变的领头人

2009-03-27 08:22:00 来源:

 一个好的领头人能带动一个有活力的班子,更会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活力。乡宁县昌宁镇牛塔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学,便是诸多返乡创业干部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其中一位。
 现年45岁的刘玉学是土生土长的牛塔村人。
 1999年起经营管头镇冷坡煤矿。在煤炭产业经济效益十分看好的情况下,他积极响应返乡创业的号召,于2007年10月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投资50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构筑富民产业,带领群众在山庄窝铺上建起了山川秀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当地群众誉为贴心的“当家人”。
 致富思源
 刘玉学是一个从牛塔村走出来的企业家,创业致富后,他决定为乡亲们修一座能通向山那边的便民桥。2007年他个人投资82万元,建起一座跨河大桥,彻底解决了乡亲们的雨季出村难题,这座桥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协民”大桥。
 致富思变
 牛塔村共有220户1100口人,村民收入普遍较低。这是刘玉学接任村党支部书记时的现状。穷不扎根,关键看是否有变通的思想。刘玉学不光是个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也是一个思路开阔的村干部,凭着他多年在外的闯荡经验,角色变,思路变。他决心带领群众趟出一条致富路。
 要致富,先修路。牛塔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垣地带,山多,坡陡,路窄,通村路仅能过一辆三轮车,多数人出行,仍旧依靠着早已落伍的骡马车。刘玉学决定拓宽改造通村路,让每个自然村都能通大车。2007年,他投资72万元先后拓宽了3个自然村通村路,完成了中心村3公里主干道砂石底层铺筑。
 要致富,谋发展。牛塔村的立地条件差,坡多沟深,刘玉学召集村干部、各村民小组成员共商发展大计,下决心为村里办几件实事,大力改善村容村貌。
 一是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2007年,刘玉学出资50万元用4个月时间,在中心村平整出21亩地,规划建设两排高标准二层农户居住小院、综合办公楼及农民健身场所。2008年,他投资51万元,建成了集党员活动室、农民书屋、便民连锁店、村级卫生 所、村级幼儿园、村委办公场所于一体的二层综合办公楼。投资21万元建设了农民健身场所。
 二是大搞农田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投资21万元为50户农民机修基本农田270亩。
 三是筹建移民新村,改善居住条件。为解决牛塔村5个自然村吃水不方便、交通不便利的难题,刘玉学出资71万元推出40亩新村宅基地,以“集体规划、个人出资建设”的办法,为60户农民集中建设移民新村。移民新村提水工程紧张实施当中。
 四是构筑产业平台,共谋致富之路。积极发展养殖产业,垫资50万元支持农户建设规模200头以上的养猪场5个。2008年他筹建150头牛场1个,就地转移农村劳力10余人。加快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组建了牛塔村农建队,实现了机耕、机播、机收一条龙服务。就地转移农村劳力30余人。同时通过跨时间、跨区域农机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刘玉学虽然为村民们搭起了发展平台,但他丝毫不敢懈怠。毕竟,建设山川秀美、富裕安康的牛塔新村,还有更多的事等着他办呢。目前,他正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为建设新农村努力着……(通讯员 杜文勇) 
 
 

 

  【责任编辑: 魏中夏】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