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脚下这片热土

2009-05-14 08:50:00 来源:

侯马市郭村原党支部书记宁保珍在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同时,始终把关心下一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办了许多实事。
滋润幼苗成栋梁宁保珍1976年担任郭村党支部书记,30年来,始终把发展农村教育、培育下一代视为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任务来抓。他带领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率先加大教育投资,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2002年,投资42万元,装修校舍,美化、硬化校园环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首批达到临汾市“四化学校”标准。2003年,拿出40余万元,配置了电脑室、电子备课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配有“四机一幕”,率先达到临汾市现代化示范校标准。
教学条件的改善,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各显其能的空间,教育教学质量随之提升。为了鼓励广大教师安心工作,敬业奉献,办全市一流的学校,宁保珍制定了奖励措施。规定凡在小考中,考取前五名的,依次奖励任课教师500元—— —1000元。同时,还规定凡每年考上的博士生每人奖励5000元、硕士生每人奖励2000元、大学本科生每人奖励1000元、专科生每人奖励800元。目前,郭村有博士生4人、硕士生4人、大学本科生39人、大学专科生41人、中专生104人。对未能升入高中的孩子,他积极联系侯马职业中专,送孩子们去就读。截至目前,共培训裁剪专业100多人、家电维修专业16人、电子信息初级32人。
为了强化郭村师资力量,宁老和村委一班人到处招纳优秀教师。
听说十几里外凤城村的乔秀芳老师教学有方,他多次上门去做工作。
有一次,从乔老师家回来的路上,因为刚下过雨,天黑路滑,他连人带车摔到路边的水渠沟里。当他一步一瘸地回到家里时,老伴见他浑身是泥,又生气又心疼地说:“都快六十的人了,要是有个好歹,你叫我咋办?”宁老却开玩笑说:“我这个泥菩萨没有白当,总算给咱村请回来一个好老师。”1997年,村民高言贵的女儿高文兰以优异的成绩,被大同师范学院录取。但因家境贫寒,无力供孩子上学。宁老得知后掏出200元交给村会计。在他的带动下,党员、干部、群众纷纷慷慨解囊,不到两天时间捐资4320元。当宁老把捐款递给高言贵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说:“谢谢!谢谢!谢谢乡亲们!”倾心帮教结硕果改革开放以来,郭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在宁保珍和村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到2006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48元,成为临汾市名副其实的“经济百强村”。但是,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转型,一些不稳定因素也明显增多。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相对薄弱,村里一些年轻人不思进取、游手好闲,有的染上了不良习气,干些越规甚至违法的事情。对此,宁保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忙碌的村务工作之余,他亲自上门做他们的工作。有个青年少时娇生惯养,父母从来不过问他的思想品行。成年后又染上了偷盗的恶习,成为村里典型的“三进宫”。第三次刑满释放后,由于生活没有着落,他思想沉闷、情绪低落。就在他心灰意冷时,宁老及时出现在他的身边,连续几夜同他促膝谈心,进行教育,激发他重新做人的勇气。同时,又给他找了一份治理郭村周边环境的工作。
引领青年奔小康宁老认为:社会的进步,乡村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取决于党和人民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在他的倡议下,现任党支部书记马刚全捐款10000元,宁老捐款6000元,其他党员、干部、村民纷纷响应,共捐资80余万元,建起了一座融文化、科技、娱乐、健身为一体的青少年活动中心。
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着村里的青年人学知识、寻找致富门路。宁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广开财路、多种经营。青年马萌学了烹饪技术后想开个餐馆,可缺少资金,宁老得知后主动找上门,掏出2000元塞到小马手里,说:“这点钱你先拿着,不够我再帮你借。”在宁老的大力支持下,小马的餐馆终于办起来了。他逢人便说:“要不是老书记帮咱,说不定还在麻将堆里泡着哩。”几年来,在宁老的关心支持下,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走上了致富路。孔祥生养鸡800多只,年利润5万多元;马兴华的养猪场存栏140多头;陈胜利养优质种羊200多只……2006年,宁老被临汾市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十佳个人”荣誉称号。他以一个老党员的赤诚,在新田大地上播洒着爱心、播种着希望。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