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新农村建设在全市名列榜首

2010-06-01 08:09:00 来源:


该县在全力抓好今年26个重点推进村和连片村“四化四改”、“六通”、“五个一”工程事项的同时,强力打好“绿化”、“硬化”两个硬仗,实现园林村建设一季达标,街巷硬化10月份前实现“户户通”。在这两项工作上,一是突出工程规划设计;二是把握时机节令;三是统筹资金投入;四是组织专业队伍;五是建立管护机制。截至4月中旬,今年26个重点推进村高标准完成了园林村建设任务,实现了一季达标,主街硬化小麦收割前全面完成,巷道硬化10月底前全面竣工达标。
在园林村建设上,突出五个特点。一是确定绿色通道、大田林网、围村林带、园林村庄、景观街巷、靓丽广场、盆景庭院和生态环境的园林村建设标准。二是强化园林村规划设计。由林业中心牵头,组织乡村两级逐村、逐街、逐巷道拿出规划设计图本,经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审定后,组织绿化施工。三是建立绿化灵活创新机制。园林村建设经过几年的实践,一年见阴,常年成效,专业队栽植把握程度最高,成效最好,并从根本上克服了过去群众性植树活动投入不少、质量不佳、年年栽树成活率不高的弊端。今春从各村实际出发,采取了三类模式进行园林村建设:按照规划设计图本,由村里组织群众打坑,专业队伍统一栽植;由专业队一条龙施工作业;专人承包,村里组织劳力,县乡技术员现场把关栽植。四是采取各村到当地苗圃、当面议价、当天起苗、当天栽植的办法,达到各村对苗木价格踏实,对苗木来源放心。上述办法确保了栽植质量,保证了绿化成活率。四是优化树种,创新标准。道路绿化以栽植杨树、柳树、国槐、桧柏等为主,至少有两个树种配置,形成林荫道;环村林带,通过栽植经济林形成环村林带;街巷绿化主街以法桐、白腊、银杏等乔木为主;巷道以红叶李、玉兰、海棠、大叶女贞、樱花等花乔为主,形成绿化主骨架,同时搭配雪松、桧柏等常绿树和各种花灌木,增强了景观性和观赏性;公共场所绿化乔、灌、草合理搭配;村内空闲地、村民房前屋后适宜绿化的,因地制宜,栽满栽实,用树木覆盖,用绿化装点。五是统筹资金,加大投入。在用足用好省市每个园林村投入资金3万元的基础上,县财政又投入园林村建设资金100万元,用于今年26个重点推进村和往年30个重点推进村的绿化提升,加上林果经济林投入300万元,今年新农村绿化投资达到近500万元。
今年,在争取实现临汾领先、全省知名的创新跨越目标中,翼城县提升品位,打造精品,整体创新,创建了3个长效机制。一是组团驻村,建立帮扶机制。全县采取以乡镇组团的方式,100个单位帮扶100个村,由乡镇党委、政府和团长、政委共同负责各工作团和工作队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同时,对工矿商贸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实行第二轮调整,采取强企帮大村、大企帮弱村、小企联合帮落后村的办法,强帮硬扶,一年创新,一举达标。二是统筹资金,建立投入机制。5年来,县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每年增长在8%以上。今年在保证对国家、省里确定农业工程项目配套资金和支农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县财政拿出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资金,增加新农村补贴资金,组织协调金融部门投入贷款资金,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和新农村街巷硬化。三是生态兴县,建立环境创新机制。在突出抓好“绿化”、“硬化”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常年打好环境卫生整治战役,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县、乡、村、户常年清洁、卫生,为新农村建设创新环境。   

(通讯员 于靖华 刘核明)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