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村现象”:农民增收的“焦点区域”
市场在哪里?市场就在农民的口袋里。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怎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使农民的口袋鼓起来?2008年,杜村乡返乡农民工李先根,眼界开阔、思想活跃,不甘心继续种粮卖粮,开始谋划养鸡专业合作社。但启动资金、繁琐的审批手续等一系列问题,令这位庄稼汉很无奈。乡党委、乡政府因势利导,大力扶持,帮其顺利起步。
受李先根创业举动的启发,该乡将农民增收的目光,锁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转型跨越的载体上。他们坚持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主攻方向,实施产业化运作,集中特色优势产业,按照“长抓畜、快养禽、合作富裕新杜村”的畜牧业调产思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据统计,目前该乡合作社蛋鸡数量已达到50万只,鹌鹑数量达到52万只,肉鸭年饲养量达到100万只,生猪养殖总量突破1万头。靠合作社的专业化养殖和种植业,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前实现翻番,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尤其是桑曲村,自2008年创办合作社以来,该村人均纯收入从3000元奇迹般地突破1万元。盛强养鸡专业合作社由该村的7户农民组成,每户出资金14.5万元,共修建有27个鸡舍,存栏蛋鸡10万只。除去各项成本后,每只鸡净利润在30元左右,年收入可达300万元,户均收入33.3万元。
杜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异军突起,又使得当地探索出了一条壮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东唐村借着第二轮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从县上扶持款80万元中拿出4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提供给鑫来福肉鸭养殖合作社,集体抽取20%的利润,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同时,该村又以集体土地入股的形式,每年每亩地可为集体创收600元。
从“杜村现象”中,记者看到这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千家万户从家庭生产积极走向联合经营,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目前,该乡合作社、生产基地、示范产业,已成为周边地区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积极要求参与的“焦点区域”。合作社不断拓展覆盖面,基地逐渐壮大规模,产业逐步集聚,“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日渐形成,农业生产正在步入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农民增收正在迎来一次阶段性的跨越。
“领头雁”效应:合作社的新引擎
郭庄创业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林茂创办的,2009年见效后,村民纷纷踊跃加入,由最初的2户发展到现在的12户。去年,该合作社的6个蛋鸡棚实现纯利润120万元;今年,又增加了3个棚,存栏蛋鸡均超过10万只。据李林茂介绍,该村年产鸡蛋1500余吨,实现产值10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800余元。
该乡积极搭建党员创业引领平台,要求村干部联系创业能人,大力引导创业能人向党组织靠拢。同时,鼓励党员创业能手联系农户,带动周边农户创业,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鑫来福肉鸭养殖合作社是在党支部书记郝爱忠、村委会主任解广明的带动下组建起来的。该合作社遵循“双引领”发展思路,力求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壮 大集体经济方面实现“双突破”。规模养殖户已达到8户,其中党员户就达到3户,年纯收入79.2万元。
“领头雁”效应,迅速产生裂变。在“党员+能人”效应的带动下,金叶、成云等高起点、高标准的种植、养殖合作社先后成立。农民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合作社如星星之火,迅速在全乡形成燎原之势。目前,12个行政村实现了合作社全覆盖,成为了太岳山首屈一指的养殖基地。
职能转变:从“司令员”到“服务员”
在合作社创建之初,乡包村干部积极帮助领办人联系考察河南汤阴县、山西文水等地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合作社牵线搭桥,引进新型的生产模式,建立了可靠稳定的销售渠道,促进了合作社健康发展。同时,在设施建设、环境整治、资金协调、技术服务上,给予合作社充分支持。协调信用联社贷款支持,政府贴息扶持,帮助合作社解决好创业初期的资金难问题。仅去年,各金融机构累计为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协调各村,通过实施土地流转置换,解决好合作社修建中的用地难;与电业局沟通协商,使合作社种植、养殖业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标准。小李村的王涛等5个外出打工青年农民,在乡村领导协调下,置换了场地,规划了养殖区,成立了阳光养猪专业合作社。
“操农民心、办农民事、说农民话、富农民家”,在该乡政府干部这一服务宗旨下,该乡合作社的发展已形成“大合唱”,农业、劳动、工会等部门整合培训资源,让各种培训有效衔接。仅去年,该乡举办就各类技能培训7次,培训人数达400余人次。在每个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同时,开展科技对接工程,统一技术培训。为每个专业合作社聘请一名专业技术指导员,统一防疫。如今,合作社里的养殖户,几乎个个都成了养殖“专家”。
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独领风骚”,有效地破解了一些制约和影响农村发展的难题,初步实现了农牧业经营的高产高效,进一步和谐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党建与经济建设的共赢。谈及今日的新气象,乡党委书记魏金平深有感触地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转变生产方式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必须遵循其发展的基本规律。”记者从他的话语中悟到,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践与探索的意义,在于寻找到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与农村才有发展的最佳融合点,这既不是单纯的发展经济、促民增收,更不是简单地探索村务管理的一种组织行为,这是从更广泛的角度、更具针对性视点,研究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