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4 10:00:00 来源:
这几年,有一支庞大的“绣娘”队伍在古县农村逐渐壮大,有一个叫做“俏春姑手工艺制作协会”的团体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从古县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仅再是地下资源,十字绣、土织布、布老虎、绣花鞋等融入美学元素的手工艺一件件从广大农村妇女的手中变换出来,它们不仅是牡丹文化旅游节上的一道风景,它更以强大的产业生命力开始走出县门,畅销国内外,成为古县文化产业的领军品牌。
这个产业的领军人物是广大农村妇女。2007年,古县妇联为实现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在研发牡丹文化旅游产品的启发下,经多方考察,确定在手工艺制作上为广大妇女开辟创业新天地。最初引进了“十字绣”手工艺制作项目,加盟广州洲艺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培训,第一批“绣娘”的首批成品得到厂家的认可和收购。愿意绣制的妇女可以免费取得原材料,协会负责培训和产品回收,一幅十字绣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几千元,这一举措得到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
古县县委、县政府瞄准这个文化产业,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技术培训和基地扩大。“绣娘”任俊风于2009年成立了古县“俏春姑”手工艺制作协会,集研发、设计、培训、制作、营销为一体,自此,古县第一个纯手工艺文化产业诞生。手工艺产品也由最初的十字绣不断扩大延伸。土布鞋、布老虎,不压耳枕、土布鱼等当地传统手工布艺迅速被挖掘、发扬。2009年从山东引进土织布技术,注册了“锦织”土织布品牌,协会产品达到30余种。
“俏春姑”手工艺制作协会起步虽然晚,但是产业效益和辐射面却很迅速,各类布艺协会和手工艺制作基地应运而生,抱团发展。店上村张月玲以前靠收购布鞋底为生,现在,她成立了“春媳妇”土布鞋协会,组织200余名妇女从事土布鞋的制作。以张淑丽为首的“锦织”土织布协会辐射到县城、石壁村、店上村3个基地,产品供不应求。红梅布艺协会的小工艺品、赵雪梅的“俏姑娘”编织协会的手提包、车垫都成为新的亮点。郭店村王雪琴组织周边150余名妇女从事精品十字绣和土布鞋底制作。目前,古县有5000余名妇女从事手工布艺制作。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妇女们在协会基地接受培训后,可以在自己家里制作,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被广大农村妇女姐妹称作是“没有围墙的工厂”,每位从事制作的妇女月增收500元到1500元。
在原始手工制作的基础上,“俏春姑”手工艺制作协会还融入高科技的美学元素,只需提供图片资料,通过软件操作就能制作出相应的“十字绣”成品。为了丰富牡丹文化节内涵,在土织布制作中融入图案元素,将美丽的牡丹织入其中。现在,古县不仅拥有临汾最大的十字绣制作精品队伍,还是各类手工布艺最全的制作基地,产品销往长治、平遥、北京、广州、韩国、日本等国内外城市,2011年营业额达到200万元。(通讯员 刘冉玲)
【责任编辑: 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