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7 07:59:00 来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靠农民自身的努力,被动地“等、靠、要”会使农村永远“新不起来”。经过多年村干部的磨炼使我更深刻意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培育当代农民的新道德、新文化、新科技。因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是新农村的根本标志,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一是要加强当代农民的道德观教育。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同时,首先要加快对农民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各乡村要重新运用大喇叭、黑板报,有条件的乡村可运用网络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占领宣传阵地,向农民宣传讲解《社会主义道德纲要》,向农民宣传“八荣八耻”,引导农民提高道德修养,使新型的道德观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风景。
二是要强化农民的文化知识建设。要使农民懂科技,首先要使农民有文化。因而,从国家到省市、再到乡村要构建一整套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培训工程。要开办农民夜校,要开展网上教育,特别是要出台一套奖励农民参加自学的办法,鼓动农民学习文化知识,从而实现农民整体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要加快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农民科技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传统化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最新被农民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而,各地党委、政府要坚持农科教结合的发展方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推广一大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耕和新方法,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自身区域的培训方案,并要采取一是走出去——到现场参观学习、到有关学校培训、到其他地方交流;二是请进来——聘请科技人员来村里讲解科学技术,指导科学种植;坐下来——运用远程工作站、互联网进行科学技术学习。通过多形式教育使农民从中汲收科学养分,从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力量。(周结合)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