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又到了开学季,家有适龄入学、入托儿童的宝爸、宝妈都在为即将入托、入学的孩子忙得不可开交,衣服、书包、文具、水壶……一样都不能少。但是,还有一样重要的东西可千万别忘了,那就是孩子的《预防接种证》。为什么入托、入学时要查验《预防接种证》?孩子必须接种哪些疫苗?孩子的疫苗没有接种全怎么办?《预防接种证》丢了怎么办?带着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尧都区疾控中心,请相关负责人为大家答疑。
尧都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海亮告诉记者,学校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相互接触频繁,容易造成疾病传播。儿童患病不仅侵害自身身心健康,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学校停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新颁布《疫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是保证儿童及时有效接种疫苗,控制可预防传染病发生,保护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老师、家长对此要高度重视,确保漏种儿童入学前能够及时补种疫苗,减少传播疾病的风险。
此外,《预防接种证》还是儿童的特殊“身份证”,也是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凭证、记录和证明,不仅在国内入学要用到,对于打算出国求学的少年儿童也要用到。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免疫规划疫苗,即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该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享有同样的接种权利,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该及时给孩子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是公民自费并且知情、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有没有必要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李海亮说,虽然非免疫规划疫苗是家长自愿自费选择是否接种,但并不代表这些疫苗不重要,只是目前还不具备普及的条件。此外,有些孩子存在先天性的免疫缺陷,不能够接种某些减毒的免疫规划疫苗,会建议家长选择非免疫规划灭活疫苗作为替代。
“夏秋之交,是乙脑、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腹泻等疾病的高发期,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等容易在学生中传播,家长一定要在开学前给孩子接种疫苗,防患于未然。”李海亮说,托幼机构、小学通过查验孩子的《预防接种证》,可以及时发现哪些儿童漏种了哪些免疫规划内需要接种疫苗,之后学校将给漏种的儿童发放接种审核单,随后再由家长带儿童去学校所在地的接种门诊补打预防针。如果没有完成全程的免疫接种,孩子的体内就没有足够多的抗体保护。那么,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病原体感染而发病,同时,未补种的孩子到一个集体可能是个易感者,容易引起学校的某种疫情流行或暴发。
由于婴幼儿时期疫苗接种频次高,不易遗漏。而随着孩子长大,不少粗心的家长忽视了孩子的预防接种。这些孩子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抗体保护,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病原体感染。监测数据显示,水痘、流腮等传染病在托幼儿童、学校学生中时有发生,发病人群中未完成免疫儿童占绝大多数。
“如果发现漏种的预防针较多,为避免让孩子一次接种过多,出现不良反应,一般会在开学前根据疫苗间隔给予补种,在开学后的一定时间段内再把其余的补种上。”李海亮说,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接种证已经遗失,可以去孩子原来打预防针的地方补办接种证或学校所在地接种门诊补办接种证,大中专院校学生在原接种单位开具接种证明。外来儿童预防接种证如没有带在身边,家长应该提前从老家取回接种证,以免影响儿童的入托、入学。
记者 郝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