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国庆期间带孩子外出,孩子在公共场合犯“熊”管不住,如何安全自驾出行,孩子万一走失怎么办,这些问题让家长劳心又费脑。如何做到让家长有妙招,孩子能自救?听浮山县教科局生命教育专家高燕给您来支招。
自驾出行,要谨记“两要两不要”。“两要”是指一要上车先锁安全锁;二要及时护理好车上睡着的宝宝。行车时孩子将手和头伸出窗外和误开车门都是非常危险的,最好给宝宝购买安全座椅;给睡着的宝宝披一件外衣或毯子避免受冷。“两不要”是指不要在车上堆满零食和玩具;不要把熟睡的宝宝单独留在车内。
在公共场所孩子犯“熊”了,只要掌握了这几条锦囊妙计,制服孩子非常简单。首先,要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出门前帮孩子准备好点心,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其次,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动向,有时孩子觉得父母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没有安全感,故意“作怪”来引起注意。所以就算出门在外,父母也要不时地与孩子互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感。同时,不要忽视孩子的躁动。当孩子开始躁动时,父母应放慢脚步,安抚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硬要在店里奔跑,就带他去外面跑几分钟,然后再带他回店里,告诉他“在这里要慢慢走”,并示范给他看,故意夸张地慢步,逗孩子笑,他也会乐意跟着慢慢走。不管遇见任何事情,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如果小孩崩溃大哭,家长可以先把他带离现场,让孩子冷静下来。小孩子行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父母不必觉得难堪。
这几道“保命题”务必考考孩子。
1.和家人走散,有陌生叔叔说“我带你找妈妈”,怎么办?
答案肯定是不能去。这时要向商场工作人员求助,并按之前约定去汇合地点,比如商场门口、标志性柜台等。
2.陌生人说“我车上有好玩的”或“你爸爸让我接你”,怎么办?
千万不能上车!可以说“妈妈不让去,她马上回来”,如果车还跟着你,就走人多的地方,或向路人求助,万一被抓上车,千万不要吵闹,以免激怒坏人。要努力记住坏人相貌、穿着、年龄及车牌,记住经过的建筑物。
3.有陌生阿姨说“我怀孕了肚子痛,能送我回家吗?”怎么办?
可以指路,但不要引路,即使是很近、很熟悉的地方。让陌生人去找身边大人帮忙,或者跟她说帮她找警察,如果纠缠你,要大声呼喊引起路人注意。
4. 陌生人夸奖、赞美“宝宝真可爱,宝宝真聪明!”怎么办?
不管他说的天花乱坠,都不能因沾沾自喜而失去了警惕。
此外,平时不仅要让孩子记住父母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还必须记住自己所在的城市、小区和门牌号。教育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予的任何物品,特别是食物还有玩具。并教会孩子拨打110、119、120等求助电话,但一定要告诉孩子,只有紧急情况才能拨打。告诉孩子最无助的情况下,有这几种人可以信任:一是穿军警制服的群体,有事找警察叔叔这个意识也要从小灌输,并教宝宝辨认警察、军人和保安等穿制服的人;二是大的机关单位或超市商场统一着装的工作人员。
关注新型拐骗手段。嫌疑人故意把小孩子撞倒在地或是泼洒脏水、墨汁弄脏孩子的衣服,再冒充是孩子的家人带着孩子去处理,减少周围人群对嫌疑人的怀疑。
总之,出门在外把孩子好好地“拴”在身边,以做到万无一失。当然,家长们除了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之外,也要让孩子相信世界的善意,不要让孩子天真的世界一直充斥着欺骗和危险。
记者 闫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