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七十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领土上横行霸道,肆意烧杀掳掠,英雄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8月14日,年近九旬的韩明吉再次诉说了当年亲身经历的那段战火纷飞的抗战年月。
韩明吉是洪洞县广胜寺镇圪垌村人,1926年出生,毕业于太岳中学,194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某部指导员,党支部书记、赵城县区委委员、团委书记、团委宣传部长、团县委书记、区党委书记、公社书记、乡宁县委农工部长、拉萨市西郊农牧部部长、临汾地区农机大修厂党委副书记等,后在临汾供电公司输电工区书记工作岗位上离休。
见到老人时,他正在家中看报,记者说明来意后,老人显得十分高兴,向记者讲述了抗战期间地下工作的故事。
故事要从老人上学时说起,1940年韩明吉就读于赵城县二民高学校,这所学校表面上是一所普通的学校,所以当时是被日军允许的。”韩明吉说,其实这是一所抗日学校,校内有一些我们的共产党员,加上思想觉悟高,在1942年韩明吉与另一名同学经过组织的考验,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我的入党介绍人是比我大两岁的侯道生和刘成汉,我们的日常任务就是写抗日标语,宣传我党的抗日政策等抗日活动。”韩明吉告诉记者,就在同年4月,学校被汉奸出卖,随即日军包围了学校,抓捕共产党员。
得知消息后,韩明吉外出探路,看有没有可撤退的路线,刚出校门的胡同口,韩明吉远远就看到十几名日军,端着上了刺刀的枪向学校走来。
韩明吉赶紧回到校内,与同学们一同将抗日材料藏好,转眼日军就进了校门,开始搜捕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一般都是较为年长的学生,所以个子较高的同学就半蹲着趴在窗户上看着外面。”韩明吉说,当时日军一共带走30多名学生,最终怀疑两名学生是共产党,其实两名学生其中一人只是党组织发展的对象,还没有正式入党。
同学被抓走了,组织派韩明吉前去打探消息,同时想办法营救,最终在多方努力下救出一名同学,但是准备发展为共产党员的那名学生,在被日军关押审讯时,坚贞不屈,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被日军确认为共产党,就在这名学生被押赴刑场的路上,经过一个吊桥时,他跳下吊桥顺着壕沟逃走,日军在其后开枪却没有打中,这名学生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他逃回来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摸摸我的脑袋还在不在了?’”韩明吉说。
1942年底,韩明吉考入太岳中学。“太岳中学相当于现在的军事学校,我们不分班级而分为队,校内还有军需处、后勤处等。”韩明吉回忆着说,学校没有固定的地点,都是在鬼子扫荡的缝隙中上课学习,所以他们的背包时刻都放在身边,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上课时用膝盖当桌子,背包正好可以当凳子用。
1943年秋末冬初,日军开始疯狂大扫荡,学校被迫向霍山深处的柳沟转移。“我们一边躲避鬼子的扫荡一边转移,由于当时山沟里水凉,来回蹚水走,所以一晚上只能赶15里的山路。身上所带干粮早就吃完了,后来就靠一些山果充饥。”韩明吉说,最危险的一次是在赵城快到柳沟的山里,当时山后山前、沟里都有日军,而且日军正在搜山,韩明吉与同学藏在树木较为茂密的的半山腰。突然,距离韩明吉他们的隐蔽地点不远处有动静,而且越来越近,韩明吉与同学们都认为一定是搜山的日军,当时气氛异常紧张,韩明吉的枪已经上膛,回头问队长打不打?队长很沉着,没有说话,他也只能静静等待。“就在快要碰面的时候,我们才看清楚原来是学校正在执行找人任务的老红军沈队长所带领的郭松年等战斗班同学。”韩明吉心有余悸地说,当时他的枪里只有三颗子弹,多亏没有开枪,开枪后不但会伤到自己人,而且把鬼子引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艰辛万苦的转移,太岳中学又回到了沁源。“上学那会儿,学校经常化整为零来躲避鬼子的扫荡与抓捕。”韩明吉说,战争年代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他亲眼见证了日本统治的残酷与人民生活的艰苦,地下党能在那样的情况下生存真的是非常困难。抗战胜利后,韩明吉被分配到太岳一分区15纵队184师二团二营四连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转战于沁源、灵石、介休、平遥一带,阻击阎匪军抓丁抢粮;1946年参加了平遥偏石保卫夏收战斗;1947年参加了沁源卧牛坪战斗;1948年参加了著名的临汾攻坚战,所在连队负责担任临汾东关突击清道任务,韩明吉带领战士昼夜挖地道至敌营下,一举炸掉敌军六十六师一营的兵力,为解放临汾打开缺口。之后又参加了晋中战役和解放太原等战役。
“父亲经常给我们讲当年抗战的故事,我们也都爱听。”韩明吉老人的儿女告诉记者,父亲现在的生活就是看书读报,有时也会唱唱歌,来怀念经历过的难忘岁月。
文/图记者 田志华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