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在临汾发起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2015-09-03 12:15: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黄土地 杀敌好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市发起的主要战役简介

    临屯公路阻击战

    朱德总司令亲自指挥的战斗

    1938年2月,朱德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率八路军总部一部向晋东南转移途中,获悉日军从长治出发侵占临汾。

    为了保卫潼关,并使临汾的党政军群及大批军需物品能从容转移,朱总司令决定以不到敌人十分之一的部队就地阻击,迟滞日军西进。经过了4天3夜的激战,毙伤日军300余人。

    此次战役,为保卫驻临汾军政机关及安泽、洪洞、临汾几十万民众及大量军需物资的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详见本报8月14日第五版《临屯公路阻击战——朱老总亲自指挥打响晋南抗战第一枪》)

    午城 井沟战斗

    平型关大捷后山地游击战又一范例

    1938年3月,八路军第115师代师长陈光、政治部主任罗荣桓,遵照毛泽东同志指示,率第343旅685团、686团,在决死2纵队汾西游击支队的配合下,进至隰县、蒲县等地区,寻机伏击日军。

    14日12时许,第115师先遣分队在午城以东与西犯日军先头部队1000余人遭遇,先遣分队先敌开火,经两小时激战,歼日军100余人。此后数次激战,至19日拂晓,日军大部被歼。午城、井沟战斗结束。

    午城、井沟战斗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西犯日军的猖狂气焰,从而迟滞了其西渡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的行动,为建立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和巩固陕甘宁边区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详见本报8月19日第五版《午城激战——平型关大捷之后再续辉煌》)

    浮山佛庙岭战斗

    212旅粉碎日军围歼图谋的突围战

    1941年1月,山西新军第212旅奉太岳军区命令挺进越南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9月23日拂晓,第212旅驻佛庙岭以南,旅直、54团、56团及55团8连突遭日军奥村旅团的合围攻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第212旅全旅10个连队和旅直机关全体指战员奋勇抗击,排长王天恩、王天德和崔富贵等都在率领全排与敌肉搏中牺牲。战斗到午后3时,旅部及主力成功突围,转移到冀氏县西部和翼城县青城村一带,粉碎了日军“全歼”212旅之企图。这次突围战斗,毙伤日伪军400余人。(详见本报8月25日第五版《佛庙岭突围战——我军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韩略战斗

    震惊日军大本营的一次伏击战

    1943年10月,太岳军区在洪洞县韩略村伏击日军“战地观战团”的战斗。韩略战斗的胜利,打乱了日军“铁滚扫荡”的部署,对配合太岳腹地军民粉碎日军的“大扫荡”作战起了重大作用。(详见本报8月26日第五版《72年前亲历韩略伏击战》)

    1941年至1943年反“扫荡”作战

    太岳军区抗击日军“扫荡”的一系列战斗

    1941年9月至10月,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与国民党第98军在安泽、沁源地区反击日军秋季“扫荡”的作战。此役,八路军作战10余次,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八路军伤亡50余人。

    1942年5月至6月,八路军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山西东南部反击日军夏季“扫荡”的战役。此战,历时38天,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1942年10月至11月,八路军第129师部队反击日军对太行太岳秋季“扫荡”的作战。此役,八路军作战800余次,共毙伤俘日伪军2800余人。

    以上资料参考《平阳党史》(2015年第3期)整理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