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沛)最近一段时间,家住蒲县的席大妈每天都会干三件事:早上去蒲子文化宫学习剪纸、打打门球,晚饭后和姐妹们到县奥体中心排练广场健身舞,为即将到来的千人健身舞展演做准备,“生活越来越充实了,想参加什么样的活动,这都有。”今年以来,如何坚持文化优先发展,让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聚民变为现实,蒲县一步步给出了答案。
向群众要文化。在今年蒲县东岳古庙会上,该县举办的“心灵圣境·厚德蒲县”文学创作笔会和摄影大赛吸引了大批前来祈福的群众。“之前上柏山都是上香祈福的,现在能参与一些文化活动,既有意义,又能表达、寄托更多的情感。”来自该县黑龙关镇的村民席建业这样说道。这是该县深入挖掘春节社火、东岳古庙会和消夏三大群众性活动的文化内涵的一个具体行动。为了激发群众文化产品创作热情,该县从完善激励机制上着手,筹备设立文化艺术奖励基金,充分发挥段云书画奖、西戎文学奖和摄影大赛奖三大奖项的激励引导作用,运用《蒲县文艺》和《蒲县通讯》,进一步壮大文艺创作队伍,鼓励文艺精品创作,重点打造具有蒲县特色、反映时代风貌,叫得响、传得开的文艺精品。
让群众享文化。“文化搞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为了真正把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快递”到群众身边,该县在开展的“理论、文化、采访”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文化系统各职能单位抽出专人,根据各乡镇、村委需求,分派各类文艺骨干到各乡镇、村委进行艺术指导,提升群众参与度和表演水平。同时,该县还坚持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蒲剧、电影、专题文化活动下乡,将免费开办的二胡、钢琴、舞蹈、声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培训班由县城向乡镇、村委拓展,普及文艺知识,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品位。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新闻广电综合大楼工程、段云书艺馆展厅改扩建工程、农村数字电视改造工程和文化产业展览交易中心工程等县文化建设重点项目,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同时,通过“政府指导、市场运作、财政补贴、社会参与”的模式,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办文化、企业办文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进一步占领农村宣传文化阵地,让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让群众办文化。“我也演电视了”,最近张公庄村民们十分开心。今年蒲县开拍的电视剧《坚守》,讲述了张公庄小学教师吕艳芳坚守山村三尺讲台17年感人事迹。从剧本到后期制作,该局均由“全蒲班”完成,特别是演员基本由张公庄村村民出演,保证了故事的原汁原味,乡土气息浓郁,受到群众的欢迎和积极参与。“群众不仅应是优秀文化的受益者,也应成为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对此,该县充分挖掘现有的民间文化资源,依托金俊安剪纸、亢秀奎麦秆画等已有的技术和销售网络,在成立公司、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对剪纸、麦秆画、柳编、根雕等一批文化项目,重点加以扶持培育,培育系列化、精品化的旅游文化产品,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良性互动,以文化发展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