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刘晚)近年来,蒲县将“妇女之家”建设作为服务基层妇女的重中之重,以党群共建组织、共建队伍、共建阵地为抓手,创新实践,在“建”、“用”、“管”字上下工夫,做好联系、宣传、组织、团结妇女群众的各项工作,努力把党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阵地建设得更加坚强,把妇女的“娘家”建设得更加温暖。
谱写“覆盖曲”,高标准建立“妇女之家”。蒲县以建设妇联基层组织“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为根本,统筹推进,实现了全县93个村级“妇女之家”的全覆盖。同时,在建设标准方面,将“妇女之家”建设的标准提高到“六有”:有固定场所、有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和服务队伍、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工作档案。在建设经费方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财政支持,发挥“联”字优势,借势、借力、借钱建设高标准、具有特色的“妇女之家”,按照妇女人均一元钱的标准落实了基层妇女工作经费。
谱写“规范曲”,规范化管理“妇女之家”。蒲县各级妇联加强对“妇女之家”的指导管理,建立一套网络健全、队伍精干、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实行专人负责制,由村妇代会主任负责“妇女之家”工作,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实行工作例会制,各村每月定期向乡镇妇联汇报一次“妇女之家”活动情况,总结部署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确定固定活动日,除每月举办一次知识讲座、一次文体活动外,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儿童节、中秋节、重阳节期间都要开展一次活动。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妇女群众求助登记、困难群众登记、巾帼志愿者队伍登记、开展活动记录等各类台账。
谱写“发展曲”,多形式用活“妇女之家”。蒲县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的宣传教育、维权服务、组织活动和创业就业帮扶等功能,积极开展妇女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基层妇女工作的整体活跃。一是打造传播知识的阵地。克城镇“妇女之家”开展巧媳妇、文明家庭、五好家庭评比等活动。二是搭建扶贫帮困的平台。红道乡在全乡“妇女之家”设置了“妇女信访代理会信箱”,公布妇女信访代理工作电话,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黑龙关镇化乐村“妇女之家”,开展“送温暖,送爱心”活动,发动群众捐款捐物,救助贫困学生、患病居民,解决居民群众生活难问题。三是提供妇女创业的舞台:薛关镇薛关村“妇女之家”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大棚蔬菜种植实用技术培训,并组织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建成了义善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全村及周边妇女提供了一个学科技、用科技,创业发展的舞台。
一份温情、一份责任,一份关怀、一份信赖,“妇女之家”,已然成为蒲县广大妇女心目中常惦念、感情上可依托、平时找得到、遇事用得上的“有形的家”。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