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鹏 陈沛)“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近年来,蒲县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大的优势和资本,把“生态环境优先”发展战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让绿色成为发展的“主色调”。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2×35万千瓦低热值煤炭发电项目,不断完善发展以采煤―选煤―煤矸石发电―氧化铝提炼―粉煤灰建材加工―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的绿色发展循环经济链条。”蒲县宏源集团负责人介绍道。
作为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一个缩影,蒲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转变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地方企业探索实施煤炭资源绿色开发模式,全力打造煤基链条,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推进产业发展向集约化、生态化转变。
一场绿色发展战役在蒲县打响。该县以煤电材为方向,总投资30亿元的宏源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正在积极申请“路条”;龙祥新型干法水泥一期投产见效,二期熟料生产线正在安装设备。同时,以煤电铝为方向,启动实施总投资120亿元的锦江集团煤电铝一体化项目,正在按照已签订的框架协议进行铝土矿储量勘查,一系列的“绿色”项目正助推该县实现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升级产业、改善环境等多重目标。
在推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该县不仅仅在挖掘煤炭资源的绿色潜力,同时还在“山水资源”上做起“绿色文章”。
从2010年开始,该县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集体林地100.46万亩的确权登记改革任务,发证面积99.42万亩,发放林权证9083本,确权发证率98.97%,发证户数1.87万户,林权证发放率100%。同时,该县还成立了林权服务中心,建立了林地流转管理平台,为进一步规范林权服务监管,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机制保障。
“今年,我种了几十亩土豆,每亩按3500斤计算,每斤5毛钱,仅此一项,就毛收入十来万元哩!”说这话的是蒲县红道乡韩店村农民李中秋,在当地,他是出了名的马铃薯种植大户。而为李中秋提供种薯的蒲县现代马铃薯高新技术示范园,是晋南最大的马铃薯繁育基地、特色商品薯基地和立体种植技术传播中心,示范园每年以成本价为薯农提供种薯,让利500万元,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得到了实惠。
以“生态提升、产业富民”为目标,该县大力实施10万亩马铃薯、10万亩核桃基地建设,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引导森林投保,积极推广“林业+种植”“林业+养殖”“林业+旅游”多元化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马铃薯、核桃种植,林下药材等正逐步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目前,全县核桃总体规模达10.9万亩,人均1亩,2014年全县核桃产量达230万公斤,产值约4830万元,人均核桃收入575元,成为全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