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金秋助学”、修路建桥、修建校舍、安置就业……近几年,蒲县宏源煤业集团在扶贫济困的路上愈发坚定。
宏源集团是一家集粉煤灰建材加工、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的煤炭循环经济企业集团。近年来,尤其是2012年党委成立以来,宏源集团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加入扶贫助困行列,树立起了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标杆,为蒲县脱贫攻坚事业贡献了积极力量。
“金秋助学”让贫困生圆梦
“感谢组织、感谢领导,让我又一次渡过难关,也让孩子圆了大学梦。今后我一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倍努力工作,争取早日摆脱贫困,用实际行动报答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宏源集团公司员工徐保民激动地说。
2007年8月,徐保民在工作时,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在机器上刮伤了手臂,虽是轻微擦伤,但集团党委依然高度重视,派专人到他家中进行慰问,促膝谈心中得知他是因为孩子上大学凑不齐学费而心不在焉时,当即做出检讨,表示对员工的关心不够,并在党委班子集体研究后,做出公开承诺:绝不能让宏源集团的员工因为经济困难断了孩子的大学梦!当天,徐保民就收到了5000元的学费资助。
以此为契机,同年9月,宏源集团成立了“金秋助学”活动基金,旨在帮助家庭贫困的员工子弟完成学业,解除后顾之忧。之后,该集团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和广度,将“金秋助学”活动基金的帮扶范围在2017年扩大到了全县考入本科的贫困生,只要符合条件即可申领助学金,这不仅解决了贫困生上不起学的实际问题,还激励广大学生树立起了上好学、考名校的目标。目前,该集团共帮助194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授人以渔”助贫困户脱贫
自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宏源集团就积极投身扶贫一线,让亟须帮助的贫困户得到了资助,但多年的扶贫经验让集团党委一班人充分认识到简单的给钱给物是行不通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扶贫工作上,他们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为困难群众出谋划策,提供设备设施,鼓励其自食其力摘掉贫困帽子。
宏源集团下属富家凹煤矿的帮扶点是太林乡河底村,该村周围绿草繁茂,是个天然的大牧场,公司通过实地考察投资了20余万元购买黄牛30头,分发给5个自然村的贫困户,让他们发展特色养殖。同时,为避免植被破坏,又投资了20万元对荒草地进行平整治理,发动贫困户种植杂交构树300余亩,作为饲料来源。
近期,通过跟踪服务了解到,2016年当年除饲料供给外还获利18000元,有8户贫困户分到了红利,今年的黄牛存栏也由开始的30头增加到了39头。
村支书辛忠明高兴地说:“过去我们想搞养殖但没有本钱,现在有了宏源集团的帮助,贫困户就有盼头喽。”养殖户陈秀说:“有宏源集团带我们脱贫致富,再也不用担心拖村里的后腿啦。”
投资建设促新农村发展
“一个企业不管有多强,走的有多远,都不能忘了企业的责任,宏源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我们要时刻记得回报社会。”宏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长江如是说。多年来,宏源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公益行动,坚持尽最大努力回馈社会。
2003年,为罗克公路及6条村级油路投资220万元,解决村民运输难的问题;从2004年开始至2016年,先后为后山地区投资150余万元架设桥梁8座,为乔家湾乡投资230万元改造水渠4条,让65户村民直接受益;2016年,为曹家庄小杂粮加工厂投资39万元,为当地小杂粮增值提供保障;自长益晟发电厂2008年建厂以来,为后山地区12个自然村长期供水供电,解决其用水用电难题;此外,该集团每年为贫困户提供原煤600余吨,解决其冬季取暖问题。
2007年至今,该企业共安置蒲县劳动力2751人次,为克城镇、太林乡、乔家湾乡辖区内多个村委改善办公条件,改善乡村面貌,为蒲县新高中、乔家湾小学、井上学校、克城梁路小学等多个学校修建校舍、桌椅板凳,改善教学条件,累计投资上千万元。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蒲县宏源集团的善行义举不仅带动了广大群众勤劳致富,助推了蒲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同时也彰显了非公企业感恩、回报社会的责任担当,提升了该集团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邢培强 贾琳)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