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政府座谈会共谋应对重污染天气措施

2017-01-10 09:26: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集思广议 共谋良策

市政府召开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郑静 张浩)1月9日下午,副市长闫建国主持召开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大气污染防治座谈会,通报有关情况,研究我市雾霾成因,特别是二氧化硫在部分时段出现严重超标问题的原因,共谋治理的措施和办法。

  中央电视台、山西日报驻临汾记者站、山西新闻网驻临汾记者站、黄河新闻网驻临汾记者站、山西经济日报驻临汾记者站、山西晚报驻临汾记者站、山西法制报驻临汾记者站、临汾日报、临汾电视台9家新闻媒体;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自2016年11月份以来,受华北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和我市特殊的地理地形、产业结构、传统的燃煤取暖方式和不利气候条件的制约,我市持续出现重雾霾天气。截至目前,我市共经历了6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历时48天,先后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13次。特别是1月4日,我市各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持续升高,个别点位、个别时段二氧化硫浓度高达1300微克/立方米以上。对此,我市严格落实“冬十条”“控硫十条”,采取了劣质煤(焦)专项整治、加大工业企业停产限产等一系列措施。

  座谈会上,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1月4日23时,市区二氧化硫浓度小时均值一度达到1303微克/立方米峰值,1月5日凌晨我市市区东部和南部部分县(市、区)有小雨,市区微量降雨和微风,至早上7时二氧化硫浓度降至337微克/立方米。

  为了了解二氧化硫个别点位、个别时段突然升高的原因,我市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市环保局与中国环境科学院、省环境监测总站、省环科院联系,请求技术指导。在专家们的帮助下,我市组织技术人员以市区155平方公里规划区、市区周边20公里和沿汾河盆地南北170公里、东西10公里三个地理单元,调阅有关资料,进行初步成因分析;二是市 县两级环境监测、监察执法人员对上述三个地理单元内的企业和居民的煤质进行采样分析,调查统计燃煤情况,并对所有工业企业脱硫除尘设施进行逐一排查。同时,立即购买了1辆移动监测走航车,对“一城三区”污染源进行实时移动监测,动态掌握二氧化硫变化情况。三是质监部门对市区配送的洁净焦进行了加密抽样检测分析。这些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所有原因分析,都必须建立在真实的数据、科学的方法上。1月8日下午3时得出了初步结论。

  经初步排查,我市二氧化硫指数超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居民燃用散煤,占到了市区燃煤二氧化硫总排量的70%以上。尽管我市2016年投资3.1亿元对城中村和城周村4.2万户居民配送了洁净焦,对9个城中村实施1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改造,但市规划区及周边20公里范围内包括尧都区、襄汾县、洪洞县的部分乡镇仍有大约10万户居民采暖燃用散煤。二是工业燃煤排放。市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有2个火力电厂、6个焦化厂和4个钢铁企业,尽管各类环保设施齐全,进行了达标升级改造,并且在应对重污染天气时,采取了停产限产措施,焦化企业限产50%,钢铁企业全部停产,火电企业降到保障供电的最低负荷,但燃料主要以煤为主,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还是偏大。三是我市处于汾河盆地的平川7个县(市、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2%,集中了全市70%的煤、焦、铁、电力等重污染工业。因为市区“两川加一河”的地形地貌,在静稳天气等不利气象条件时,污染物不易扩散,提高了市区二氧化硫浓度。

  对市区二氧化硫浓度峰值出现时间进行分析,大多在每天20时至23时,符合居民燃煤采暖的规律。可见,居民散煤燃烧对二氧化硫的影响较大。

  会上,市卫计委医疗专家回答了山西日报记者提出的“二氧化硫对人体会造成哪些伤害?”的问题,他说,我们从 2016年12月20日起,对平川7个县(市、区)人民医院和市直5个医院的门诊人次以及呼吸系统门诊数、心血管系统门诊数进行了统计;同时,将市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2月每周相关病例就诊人次同2016年12月每周就诊人次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显示:从呼吸系统门诊数和心血管系统门诊数占门诊量总数的比例进行比较,变化幅度不大,上下幅度不超过10个百分点,人数也没有骤增,变化在正常范围内;从2015年12月每周呼吸道门诊与2016年12月每周呼吸道门诊人数比较,占门诊总量比例变化幅度不大,属正常范围;从2015年12月每周呼吸系统门诊数占总门诊量比较,幅度变化在8个百分点内,属正常范围。

  “产业布局不合理是造成临汾市区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环保部门从环保角度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市环保局环评科负责人回答了临汾日报记者关心的问题。他说:由于产业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市区大气污染,从环保角度讲,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要在“一城三区”新建的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中,开展规划环评,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三线一单”。从产业准入和产业布局上合理控制污染。二是要严格控制“一城三区”的“两高一资”和产能严重过剩的高污染项目环保准入。从污染物排放总量上有效控制污染。三是要综合整治现有工业园区,推进园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真正发挥园区的集中处置、资源循环利用等作用。从现有工业污染源大力消减污染物排放。

  会上,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进行了发言。

  市人大代表刁士琦发言说,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面对雾霾,感到责任的重大,入冬以来的几场雾霾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我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雾霾给人们造成的影响,也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拥护和配合,我在这里谈两点建议,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真正了解雾霾防护的相关知识,科学防范。二是要加大对一些防护用品的监管力度,比如口罩等,不能让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市政协委员张建华发言说:临汾市大气污染从上世纪90年代起污染严重,经历届政府壮士断腕整治环境污染,近年来,临汾的大气环境逐渐好转,政府所做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加大对国控、省控工业企业排污的信息化监督力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能源产业,利用天然气公交、纯电动环保公交车替代传统公交车,减少污染排放,投资发展绿色环保节能自行车,为城中村及周边乡镇提供洁净焦,及时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乘坐环保公交车免费政策等都取得了很好效果。面对这次北方区域大面积污染,我建议: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彻底改善产业结构,关停并转落后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彻底杜绝污染源头;二是加大环保资金投入,提升环保监测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快捷的气候服务。

  闫建国表示,对我市近期持续重污染天气给广大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不便深表歉意,对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切、批评诚恳接受。目前,我们请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专家团队对我市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雾霾治理的初步意见,相信通过我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环保监管、强化工作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全民监督参与,雾锁平阳、十面霾伏的重污染天气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治理。这次因为我们未及时发布二氧化硫超标信息,引起网络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一步,我们将及时公布各类信息数据,加大二氧化硫危害和预防的宣传,不惜一切代价保障公众健康,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重点抓好燃煤锅炉改造、扩大集中供热面积等十个方面的工作,扎实开展“春季行动”“冬病夏治”“百日会战”“冬季攻坚”四个专项行动,采取“铁腕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综合治污、联动治污、全民治污、产业治污”八项措施,坚决打好打胜“大气、水、土壤”三大战役,实现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今年比去年好,一年比一年好。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