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扬尘污染是由于地面上的尘土在风力、人为带动及其他带动飞扬而进入大气的开放性污染源,是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环境治理攻坚行动的决策部署,为有效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今年我市精心部署,积极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系统深入扎实有效地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工程。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作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治污八大工程的其中一项,扬尘污染治理工程包括城区生态绿化、建筑施工扬尘、道路交通扬尘治理与机动车污染防治、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内容。
加快城区生态绿化。今年以来,我市通过老城区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营绿、破硬增绿等多种方式增加绿量,加强对现有绿地的提升改造,利用公共活动场所、裸露地、空闲地等区域,以补植补种、添绿添彩等方式,因地制宜启动建设一批绿色公园。城区各园林部门对受损绿地进行全面排查,并及时修补恢复,确保绿地完好清新。
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我市强化拆迁、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管控,对市区113个建筑工地严格落实施工围挡、物料覆盖、车辆冲洗、地面硬化、洒水抑尘5个100%抑尘措施,严禁施工、清扫过程高空抛洒残渣废土。加强市区施工渣土车辆管理,市区施工渣土车、混凝土运输车、各类散装物料运输车实行全封闭运输,严禁混凝土运输车和各类散装物料运输车辆未密闭出入市区,严厉打击无牌无证非法运营。目前,市区113个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已全部落实5个100%要求,69个建筑工地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部分施工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测扬尘污染情况。
精细管控道路扬尘。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强化道路交通扬尘治理,路面修复、道路保洁、强化湿扫、尾气治理与监测监控得以持续推进。加大市区道路及交通干线保洁频次,城市建成区主干道全部实行湿洗机械清扫作业。每天对市区及外围44条街道进行湿扫,对市区34条主干道隔离带、16条街道的行道树台进行冲洗,对市区主干道进行喷雾降尘作业,减少悬浮颗粒物。对市区15条主干道慢车道进行巡回机扫,减少道路浮土。对全市范围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五级道路沿线,全面开展治违、治乱、治污、治路、治理5项整治行动,及时修复损坏路面,有效抑制道路扬尘。
综合整治城乡环境。今年3月,我市启动实施城乡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活动,对城乡接合部建筑、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清除,规范建筑垃圾管理。我市先后撤除市区全部139个露天垃圾站点,解决了焚烧垃圾隐患。购置90辆电动三轮垃圾收集车,对小街小巷居民生活垃圾巡回收集。全面清理覆盖积存垃圾,共清理市区690余处积存垃圾和拆除违建遗留垃圾1610余车次、3500余立方米。对市区周边多处建筑垃圾积存场地用防尘网进行覆盖;督促临汾经济开发区、尧都区及责任单位对市区29处积存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已清理建筑垃圾44.5万立方米。规范建筑垃圾处置,规范设置神刘村、小贾村等七处建筑垃圾消纳场地,杜绝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污染环境。
扬尘污染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城市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面貌大为改善,PM10浓度逐月降低,有力助推了我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