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科技之花结硕果

2017-05-05 09:11: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曲沃县地处晋南平原,汾水之滨,辖5镇2乡158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其中农村人口19.6万,耕地面积38万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沛,以粮、果、菜、畜为农业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

    近几年来,该县紧抓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围绕改革与建设两大主题,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推广“三新”技术,打造示范基地、培育新型农民等有效措施,走出一条促民增收的新路子。

    该县在制度上不断健全管理规范,培养现代农业人才。在新型职业农民、乡土专家、农牧业技术人才、支农大学生村干部等农业人才队伍中择优选聘了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技术专家和指导员。结合各乡镇农作物面积、产业分布情况将其科学合理地分布于全县96个农业大村,服务千名科技示范户和万名辐射带动户。

    以主导产业、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口为标尺,在全县158个行政村中精准划分96个农业大村,每村遴选5至10名科技示范户,以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为科技示范户遴选重点,采取淘汰、轮换制管理,培育科技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

    完善了“专家定点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和县、乡、村三级推广服务网络,开展以点带面、结对帮扶的农技推广工作,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依托培训机构、技术专家和试验示范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战略和“集中培训+入户指导”的方式制订培训计划,解决了知识老化、专业断层的问题。为农技员开通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农技宝、12316、农科110手机短信等信息网络化服务,通过学科技、用科技的激励奖励政策的实施,形成一种学知识、比业务、传经验的良好风气,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保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项目实施要求,该县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要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在全县实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等系列激励考核办法。

    全面开展了以“优化县级、强化乡镇、健全基层”为内容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取得了推广网络健全、职能明确、队伍结构合理、工作积极性高、服务意识增强、农民满意的明显成效。

    该县依托“晋之源”八大农业园区,确定了“市场化引导、区域化布局、园区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的农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了10个集先进农业科技、优良品种推广繁育、培训观摩为一体的试验示范基地。把基地建设作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的窗口和技术推广的辐射源,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的阵地搬到田间地头,把农业“三新”技术在增产增收方面的成果,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缩短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距离,同时提高了基层农技员自身业务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对操作对象进行了智能专用手机和软件方面的培训,确保每位农技员都能熟练操作的基础上,将农技宝与曲沃农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搭建集推广管理、技术培训、专家咨询、信息发布、经验交流、销售买卖多功能于一体,具有曲沃特色的综合性新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目前,该县北董乡指导员李明亮用农技宝把本村邻居两年未卖掉的树苗销售。里村指导员王运良、庞年顺、郭辉用农技宝,结合合作社与农户、果商之间建立定单销售,做到货源、销路门门清。

    曲村农技员张文明、赵克勤用农技宝、微信、易信与全村果农网上技术交流,整村苹果标准基本一致,再加上利用网络进行产品宣传销售,年年下陈村苹果未采收,果商定单定金就已经到位。史村农技员张玉岭利用农技宝帮助示范户及全村农户科学管理葡萄。在自家为示范户配好药剂,同样品牌、同样品质的药剂,由于减少中介环节,每桶比市场上低7元,6亩果园每次节本70余元,并避免了药瓶、药袋乱扔造成人畜二次中毒污染现象发生,生产的葡萄品质优,无农药残留……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农技宝对农业发展、种植管理、农产品销售带来的巨大帮助,亲切地称之为“掌上万事通,致富好帮手”,使农技推广服务向快捷化、精准化、现代化迈进。

    通过该县对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引导,农技员与农户之间,农技员与专家、龙头企业、农业院校之间,相互建立微信、易信群。一种利用信息化带动农业发展的理念已逐渐被农民所认可,“互联网+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成效突出。(任亚娟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