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一本成书于清代的启蒙教材,但是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论语》,主体内容也是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而成的。因此,这本书凝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核心。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 人由于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在今天学习《弟子规》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来,中华大地兴起了学习以《弟子规》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的民间热潮。继而党的十八大仍然提出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弟子规》的时代价值就更加的凸显出来。
现在仍有许多人认为《弟子规》是给孩子学的,谈起《弟子规》还会有一点轻视的心理,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弟子规》就不必学了。但是一项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在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差距将更多体现在品性方面,而良好品性的塑成则有赖于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伦理道德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人格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说,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给小孩子学的,成人、父母更应该学。
不仅仅成人、父母应该学《弟子规》,而且父母、成人应该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的一则公益广告,却每每令人心动。一个稚气十足的孩子,看到劳累一天的妈妈为坐在椅子上的奶奶洗脚,这一切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竟也效仿妈妈的样子,从厨房里端来一盆水,跌跌洒洒地走动中,水花溅在孩子的脸上,随着一声“妈妈,洗脚”童稚的声音后,传来了话外音:“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弟子规》不仅应从孩童时抓起,而且父母、成人更应该成为学习《弟子规》的主力军,并且应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弟子规》继承和发扬了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美德,而且还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生活化,包含了大量思想修养,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生活礼规等做人的基本准 则,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其独具特色的道德、童蒙养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呵护中长大,在重智力教育,忽视道德教育中成人,他们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从不知付出,更不会从事任何具体生活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孝敬父母在他们眼里是感性而模糊的,更不要谈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子女了。所以,学习《弟子规》不仅可以使他们知道孝悌之行为,更能培养他们的孝悌自学意识,健全人格。
《弟子规》113件事,讲的似乎都是生活小事,但对于当今儒学根本缺乏的时代,传统文化趋于迷失的现状,它已经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的《童蒙养正》教材,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待人处事的至要良箴。所以,学习《弟子规》仍具有其重要的现代意义。(郭志芳)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