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过年

2018-02-10 09:01: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过年

李翠芳

  腊月初八,与儿子一道剥完蒜,做好一坛子的腊八蒜。便又找来各种米、豆子、红枣等准备熬腊八粥。很多年或许因为忙,抑或是现在购物比过去方便,年的味道淡了许多。

  小时候,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妹五个,加上爷爷、奶奶是个有九口人的大家庭,到后来又陆续有了侄女、侄儿,祖孙四代同堂,过年的味道从腊八就正式拉开了序幕,腊八早上醒来,首先嗅着浓浓的粥香味。奶奶和母亲头天晚上就将不多不少八样熬粥食材用冷水泡好,早上天不亮,已将粥熬好盛出,等待上学的、上班的起床,一分钟不耽误让每个人都能喝上热乎但绝不烫口的腊八粥,那个暖和噢。一边喝,奶奶一边念叨:“喝了腊八粥,来年吃喝不用愁”。

  奶奶和母亲做人做事向来有规有矩,那时的我常常想,邻居家、同学家的年咋就比我们简单许多呢。一放寒假,人家仍能无所事事的出来玩儿,而我们家总能在奶奶的指挥下,有干不完的活儿、做不完的事。现在想想,正是这些活儿、这些事儿,才让我们兄妹几个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生活技能,也让我们在自己亦儿孙满堂的时候知道这个传统味的年应该怎么过。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在房里生火炉取暖,衣服和被褥很容易脏。进入腊月二十,便要开始拆洗被褥的浩大工程,那时候可不像现在有洗衣机,都是用搓板手洗。

  到了腊月廿四,就是大扫除,奶奶带领我们将家中所有能够搬得动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用鸡毛掸子、笤帚、抹布将所有的物品,犄角旮旯都要收拾到位。

  腊月廿七和廿八是家里男人们的舞台,早晨7点,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就去食品公司排队,肉、豆腐、各式菜采办回来。大年三十的时候,年的进程进入到最高潮,中午12点一定要将大大小小数十个门都贴上春联。

  大年三十的下午,是举家包饺子的时间,剁馅的、和面的、淘菜的、洗盘的,待饺子包好,妥妥等到华灯初上,饱饱的吃完年夜饺子。再将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我们的年前大战算是落下了帷幕,正月初一争着放第一鞭炮那是男丁的专利,待我们被鞭炮震醒,每个人的枕头边上是一摞从袜子到帽子、头花的新年衣裳,揉着惺忪的睡眼,伸手摸一下枕头下面压着崭新的压岁钱,我知道母亲又熬了一个通宵。

  大早上的饺子还没吃完,拜年的邻居,父母的同事就陆续来到了家里,正月初二是姥姥家,这是外出拜年的重头戏,然后是姑姑、舅舅、姨姨家,一直到正月初五,年前扳着指头盼着吃好的,有压岁钱挣的大年就告一段落。正月十五去公园、铁路看花灯,正月二十姥姥村里的闹红火,撼人魂魄的锣鼓鼓点,韵味十足地踩高跷、扭秧歌的曲牌直到现在我仍然熟记在心。

  如今,我的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了,我想带他们过一个原汁原味的传统年,我所传承给他们的年味不是最完美的,也不是最高大上的,但这是我的祖辈、父辈传给我的,是具有我们这个家族特色的大年,种这种“仪式感”不能在我这里失传。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散文】忙年

 

下一篇: 【诗歌】放歌新时代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