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慢,就怕站
龚德位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直是践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理念的人,虽然她说不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样的道理,但她有一句关于做事的名言:“不怕慢,就怕站。”母亲告诉我们只要你一点一滴去积累就会有收获,如果不迈开双脚,我们就永远只能“站”在原点不动而成为看客。
母亲每年都要在菜园里种上一小片辣椒,到了秋天都要摘一些剁成糟辣椒用来烧菜,这是我们一家都特别喜欢的味道。这些年,村里有了各种粉碎机,磨面、磨玉米粉之类的都用上了机器。剁糟辣椒也有了电铡刀,很方便,省力省事。但母亲却坚持不用电铡刀来剁,因为母亲认为电铡刀剁的糟辣椒很黏稠,吃起来不够瓷实筋道。母亲总喜欢事先把铡刀磨得铮亮,然后把鲜红的辣椒放入洗净的桶内用铡刀反复剁,一会儿横着剁,一会儿竖着剁,很有层次感。虽然这是一个体力活儿,既耗时又费力,但母亲总是气定神闲,不急不躁,直到剁好为止。
农闲季节,母亲除了干地里的活,手头的活儿最多的就是为全家人缝补衣裳。那时的小孩儿整天都在泥地里跑,衣服裤子常常这里破一个洞,那里磨一个窟窿,手肘处、臀部是最容易破的地方。母亲白天忙碌了一整天,但晚上仍然不能歇息,收拾完了碗筷,母亲便端出装有针线头、麻线、顶针、剪刀的竹篮子,借着昏暗的灯光开始为一家人缝缝补补。母亲往往会根据破洞的大小,找到大小合适颜色相近的旧布块,或者挑几块特别地来进行组合,栩栩如生的蝴蝶、鲜花状的补丁在母亲的一针一线中慢慢就成形了。母亲的针线活在寨子里非常有名,隔三岔五就会有隔壁大婶大妈上门“取经”,或者把自己的“作品”拿来请母亲“斧正”,可如此这般辛苦,母亲也还是照样气定神闲,不急不躁。
这些往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每当我挑灯夜读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剁辣椒和缝补衣服的场景来;每每我想偷懒的时候,我就会不自觉想起母亲“不怕慢,就怕站”的名言来,一直是母亲这“无形”的教育推动着我向前,如香茗一盏,丝丝清香渗透心灵,隽永一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