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包书

2018-09-01 09:54: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包书

郭华悦

  读书时代,每年开学,总得从学校里抱回一大摞书。

  但当时,真不觉得累,反而挺高兴的。在我眼里,那些课本就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回到家里,放下书包,把手里的书放好,接下来就是包书的时间了。包书的材料,主要来自家里的日历。

  如今,大本的日历,是很少见了。但我小时候,多数人家的家里,都得挂上一两本,不然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种大日历,纸面宽,且厚度够,是孩子们用来包书的不二选择。挑上几张喜欢的,细心裁剪,剪成比课本横切面的两倍多一点。

  对于孩子们来说,包书的技巧,也是值得自豪的事儿。包得好的孩子,在裁剪的分寸之间,拿捏得特别准。一本书包好,整整齐齐,连里头的折叠处都不差分毫。这样的技术,无疑是让人羡慕的。所以,每次开学,书包得好的同学,都格外忙,成了那些不擅长包书的孩子们,急于请去帮忙包书的“外援”。

  别小看这包书,事儿不多,但特别费时。一叠课本包完,没有大半天的时间,是无法完成的。细心的孩子,在用日历包好书后,还会用一种细细的薄膜书套,将书包好,成了课本的第二层保护膜。

  不只是课本,有时到书店里买些作文选或课外书,我也会小心地将书包好。在我看来,一本书拿到手,最重要的就是先把书包好。也正因为这样,很多孩子的课本,用了一个学期后,依然像新的一样,一点皱褶都没有。

  可到了如今,条件好了,但儿时包书的闲心却不再有了。哪怕对自己来说,是挺重要的书,也懒得再动手包书了。每次翻着书,看着上头的污渍和折痕,心中不禁感触万分。

  儿时那些包书的岁月里,蕴含的不仅是纯真的童心,更是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而这样的感情,却在后来,渐渐遗失在了俗世的喧嚣和浮华中。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