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
乔国强
新年伊始,一场“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引发3700万三晋儿女在思考、在求索、在追寻:山西的发展之路在哪里?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之路在哪里?
首先,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在山西这个最早高扬改革旗帜的地方,一个个鲜活的史诗人物如同镶嵌于历史长河中的一枚枚珍珠,恒久璀璨;如同高擎于历史长道中的一把把火炬,生生不息。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分晋的最后一步,成为战国时期的新兴国家。当时的魏国在富庶程度上不如韩国,在军力强悍程度上不如赵国,为了增强魏国的实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变法图强。李悝,魏国安邑人,也就是现在山西运城人。李悝进行变法改革,在政治上废除贵族特权,取消世袭俸禄;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鼓励百姓垦荒;在社会上建立完备的法律,著成《法经》一书;在军事上选贤任能,赏罚严明。这四项改革的实施,在当时成就了魏国的腾飞,成为后来诸多变法家奔走列国,进行变法图强的内容范本。作为战国诸侯中第一个变法者,魏国的国势达到了一个高峰,称雄于诸侯国长达50年之久。也就是说李悝变法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中国文明进入了更深入更广泛的阶段,就连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
接着,让我们再来品味运城夏县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赵国的第六代国君,赵武灵王继位时,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领界小国中山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眼看着就要被兼并,尤其是赵国在地理位置上被四周都是以游牧为主、擅于骑马射箭的胡人国所包围。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的长处,决心“着胡服”“习骑射”。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改变中原地区宽袖长袍的服装为短衣紧袖的胡服,适应骑战的需要,以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就在改革的次年,向侵略赵国已久的中山国发动进攻,打的中山国前来求和,同时还向北方的匈奴侵略者出击并取胜。可以说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成为当时除秦国之外国力最强的国家,胡服成为中国军队中最早的正规军装,以致逐渐演变为后来的盔甲装备,从此我国军事史中除车兵、步兵和舟兵外,出现了骑兵这一崭新兵种。赵武灵王推行向胡人学习的国策,深深地烙在后人的心里,值得我们思考。
《三国志》里记载:“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意思是说,对照镜子是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古事是为了知道今天的时势。唐贞观十七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后,唐太宗难过地流着泪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这些理念如出一辙。是啊,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借鉴古代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发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动员令,他强调指出:“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由此我们寻找到了山西的发展之路,就在于改革创新,唯有致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才能拓展新局面,走上新征程。
回到现实中来,作为奋战在政策研究、深化改革、转型综改战线上的一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迫使自己尽心竭力地干好每一项工作。雪泥鸿爪中,我忘不了与同志们深入一线调研时挑灯夜战的点点滴滴;我忘不了撰写的调研报告被国家级刊物采用后激动得彻夜难眠;我忘不了市委主要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肯定并作出批示后给每个人内心带来的震撼;我更忘不了与领导和同事们一次又一次进行思想碰撞的热烈场面。特别是在这场“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中,我找到了自己今后的发展之路,那就是来一次理念大提升、本领大提升、作风大提升。
来一次理念大提升,就是要树立适应改革发展的思维,来一场思想的革命。要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奋发有为的勇气,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求破。
来一次本领大提升,就是要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来一场学习的革命。要有善作善为、攻城拔寨的真本领,切实在强弱项、补短板上狠下功夫。
来一次作风大提升,就是要增强对标一流的意识,来一场工作的革命。要对照标杆找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革是勇敢者的事业,创新是实干家的担当。鲁迅先生曾言:“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让我们携起手来风雨同舟、劈波斩浪、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用奋斗铸就新时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