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深沉老更亲
——曹诏亮散文集《我的古城不是梦》赏读
□ 王友明
在我的眼里,曹诏亮老师始终是一位酷爱文学,充满朝气的人,似乎永远不知道疲倦。那天,当我得悉他退休的消息时,还有点不大相信,觉得他还很年轻。在我的潜意识里,“文学人永远是年轻”,根深蒂固。尽管我知道,这不过是一句溢美之词,但觉得用到曹诏亮老师的身上,一点儿都不为过。
在我的枕边,一直放着几本《运河》杂志,上面刊载着我的散文作品,也有曹诏亮老师的文章。最近,他把散文集《我的古城不是梦》邮寄过来,我又放在了枕边,每天晚上都会阅读一到两篇。我认为《我的古城不是梦》在迈进老年门槛之初出版,是对古城的致敬!是对乡情的致敬!是对岁月的致敬!更是对生命的致敬!
枣庄市文联《抱犊》杂志主编、枣庄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闵凡利,在序言《运河台庄的歌者》中说:“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记录了他们的往昔变迁和人心的美好;他用自己手中的笔,抒写着台城的岁月沧桑,运河两岸儿女的真诚与善良、勤劳与勇敢。他的抒写饱含深情,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家乡台儿庄,他是这块土地的歌者!”这话说得到位、精准。曹诏亮老师的作品中,所描述的感人肺腑、深挚悠长的乡土情愫,在我的脑海里翻腾、凝聚。眼睛不舒服了,闭目养神的时候,许多场景便会在眼前回放。那笔墨之上,跳跃着的灵动而又睿智的生命之光,一次次照亮我的星空;那字里行间,涌动着醉人而又真挚的情感之浪,一次次激荡我的胸怀。
与曹诏亮老师相识,尽管仅仅三年,却感觉像是半生之缘。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摄影师、枣庄书法家协会会员、台儿庄区作家协会主席、《运河》杂志主编。这众多的“头衔”,说明着他的才华横溢。
的确,曹诏亮老师爱好广泛,喜欢在文学中遨游;在光影中寻找快乐;在墨香中陶醉自我。一千余篇文学、摄影、书法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中多项作品,在全国、省、市大赛中获奖或入展。他著有文学综合作品集《写意人生》,散文集《我心中的河》《乡土情深台儿庄》《在运河边行走》《诗意运河》《言为心声》《我的古城不是梦》,还有长篇小说《天眼》,小说集《浮世》等。令人刮目的成就,让我由衷钦佩!
曹诏亮老师进入我的视线,是2016年3月的一天清晨。那天起床后,我便打开电脑,不经意间的浏览中,发现了《运河》杂志。那雄浑的封面题字,独特的封面设计,丰富的栏目内容,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遂产生了向《运河》杂志投稿的冲动。我把《卫运河边是故乡》一文投进邮箱的那一刻,心里还有点忐忑不安:初次投稿,能否得到编辑老师的恩惠?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了《运河》杂志样刊。手捧样刊,我的心陶醉了,我的眼湿润了,对曹诏亮老师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自此,我的散文作品,经常刊发在《运河》杂志上。《运河》杂志是一本大型文学季刊,有时候,我的作品每期都能见刊,可我与曹诏亮老师却未曾谋面。
2018年8月,《运河》杂志创刊十周年庆典活动,在山东台儿庄举办,曹诏亮老师早早就诚邀我参加。这份深情厚谊,我不能辜负。于是,我从黑龙江鸡西看望老首长回到临汾,没有休息,便马不停蹄地赶回河北临西。第二天一大早,我就与好友郭桂杰,踏上台儿庄的旅途。途中,我们几次接到曹诏亮老师打来的电话。午时,我们到达台儿庄,曹诏亮老师早已等候在宾馆。我们双手紧握,一见如故,亲如兄弟。打那之后,对他的作品也就格外关注起来。所以,如今捧着《我的古城不是梦》一书,重读那篇篇再熟悉不过的作品,感到特别亲切。
《我的古城不是梦》一书,绝非应景之作,而是一部具有历史厚度和生活广度的好书。
许是曹诏亮老师生在古城,长在古城之故,对古城是无比挚爱的。这种挚爱所生发出的浓烈情感,表现和宣泄在《我的古城不是梦》中的绝大多数篇章里。他正是怀着对古城家园的无限热爱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其作品才充溢着一股深沉浓郁的淳朴韵味。《运河古城台儿庄》《鲁南明珠运河古城台儿庄》《运河古城再现当年风韵》等作品,通过对江北运河古城美景的描述,对古城活着的运河文化的生动解析,令我领略到了江北水乡的独有特色,感受到了厚重历史文化的诱人魅力。从那一缕缕浓郁的乡愁之中,我感受到他心中浓浓的故乡情愫。那古城兴衰的一个个故事,那小城里喜怒哀乐的一代代生命,那名胜古迹流光泛媚的一幅幅画卷,在他的笔下得到了自然、率真、深刻的艺术再现,浓缩着时代信息的大气深邃。这种历史文化的深度和广度的获得,得益于他对古城痴情的热爱和精细的观察;这种大气深邃,使古城家园更具历史的厚度和生活的广度。
热爱古城主题的深化与故乡情素意蕴的开掘结伴而行,是《我的古城不是梦》的一个特色。曹诏亮老师的游记散文,篇篇都以质朴自然、清新凝练的笔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一个“情”字,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在《父亲节感怀》《俺今儿中午喝了两杯酒》《孙女的虎头帽》等作品里,他无不饱蘸着心血和泪水,有感而发,缘情而抒。那“我从没有给父亲过这个节日,想到这,泪水直从眼角流下。因为,父亲在九十五高龄时离我们而去”的感伤;那“酒后,回到办公室,本该睡上一觉,休息一下,可没有困意,老是面前浮现小孙女瑞瑞可爱的面容”的兴奋;那“姥姥缝制的虎头帽送给俺小孙女,这过年的礼物吉祥、喜庆,惹人喜爱,同时也圆了我童年的梦”的体悟,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字字句句像一排排大海的滔天巨浪汹涌澎湃,无数次地打湿我的心扉。
《我的古城不是梦》中,《活着的运河税文化再现运河古城》《如画的台儿庄国家级运河湿地公园》《运河古城春意浓》等作品,人文心态形象所蕴含的文化指向,亦浑厚凝重,启人心智。有的登高览景,有的即目遣怀,有的俯仰古今,以其所历、所见、所感、所思、所悟为线索,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怀古、遐思、断想的高远艺术境界。在许多段落中,曹诏亮老师用艺术夸张的手法,寥寥数语便把广阔的历史时空和厚重的历史观察,投入到读者的视野里,并推向了高潮。
怀古,是一个沉重永恒的话题,可使文章立意更为高远,更为凝重。读曹诏亮老师的怀古文章,不但不觉得其低抑凄怆,反而感受到震撼人心的力度和深度。掩卷长思,那“古城的小桥流水,古城的泽国水乡,古城的典雅,古色古香的建筑,古城的商铺,古城内大街小巷的人流等,就像一幅明清上河图的真实画卷再现”的神奇和美丽,仍然让我心潮澎湃,使我的心灵得到抚慰和安宁。这也许是他的精明之处,正是其要给读者强化的一个主题。
曹诏亮老师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容易激动,容易被生活中的种种美景所刺激,从而发出感情色彩浓郁的评判。《运河古城绽放新活力》《古城的灯流光溢彩》《运河古城的繁荣街》等作品,便是以一种“素描”的手法,直截了当地描述了自己对各种古城美景的体察与感受。他善于观察生活、悉心体验生活,把深刻的说理与形象的表现结合起来,增加了生动感人的力量。如《台儿庄古城的桥》一文,有这样一段描写:“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桥上灯火辉煌,美轮美奂,桥下桨声灯影,舟楫摇曳。置身其中,仿佛聆听到历史的足音,感受到昔日古城的繁华……”他从自己的感受着笔,以形象化的描写,呈现出桥的古典气韵,令人迷醉。再如《走进鲁南大集》一文,处处洋溢着其敏锐的思考,呈现出独特的乡土之情。从他对古城的赞美中,我看到了其心灵深处那一种深沉的家乡情愫。这些对家乡历史文化、现代文明、生活环境、自然风貌,多角度深层次的透视、剖析、赞颂,着实很有分量,也很有意味。
《我的古城不是梦》如歌,曲曲雄洪激越、悠扬动听;如酒,杯杯醇香四溢、沁人肺腑。那丰厚的内涵和意蕴,为我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
这正是:乡情深沉老更亲,字里行间现初心;古城且伴美文醉,灵韵满纸万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