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书里书外年复年

2021-01-16 09:3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书里书外年复年

乔忠延

  2020年是我创作史上收获颇丰的一年。且不说《人民日报》先后刊发两则散文;《光明日报》继连续六年整版刊发贺岁文章后,又推出鼠年文专稿;《散文百家》《散文·海外版》等杂志也有新作屡屡面世;仅就图书而言,竟有12本出版。其中最为厚重的当属北岳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乔忠延文集》,总共10本书,这堪称我古稀人生的一个里程碑。文集遴选了我涉猎过的各类文体,有散文、随笔、游记、评论、传记、神话、寓言,还有报告文学、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编选文章时没有留意,待图书出版忽然发现,每逢零年对我都有别开生面的意义。

  1950年我来到这个世界;1960年我即将读完小学四年级,作文屡受表扬,滋生了作家梦想;1970年初中辍学的我,几经周折以民办教师的姿态站在了讲坛上;1980年《人民日报》刊发我的散文《喜酒》,标志着我的写作之花开始在文学天地挂果;1990年《散文选刊》编发《乔忠延作品特辑》,这是我以散文创作而成名的一个花季;2000年我已出版图书20余部,有散文,有随笔,还有兼具研究尧文化的著作;2010年我退休,不再为繁忙的公务所累,这也是我写作由投稿,变约稿的重要分水岭,之后大致每年都有3本图书面世。当然,最为丰饶的硕果还数2020年,10卷本文集厚厚一摞,确实令人欣慰。欣慰70个岁月过去,没有让立德、立功的往事消失在撕碎的日历里,而是用立言的方式收藏了曲折的步履和波折的情感。我并不为这些作品而陶醉,只是庆幸繁忙的政务没有淹没了我的爱好与追求。更庆幸我这个作家前面相伴着业余二字,也正是业余的业给了我一个瞭望世界的平台,使我始终与俯首服务的民众同命相连,使我的作品始终对接着平民气息。

  作家与大家一样,也是顺时而生,春暖脱棉衣,夏热挂汗衫,秋凉穿长袖。耕耘与收获,和农民特别相似,有时如种小麦,今年下种明年才有收成。商务印书馆为我出版的图书《中华经典名句故事读本》就是如此,这是《语文报》连载的稿件集束而成的,每篇选择一个国学名句,用一两个故事讲解,深受学生喜欢。几年走笔,一载集束,2020年4月出版后读者群由校园拓展到社会,更为广泛。一个作家最欣喜的事,莫过于拥有众多读者。

  写作有时类似种玉米,当年种,当年收,这多是发表稿件,著写图书很难。不过,2020年我却享受了一次“种玉米”的待遇。时已入夏,云丘山景区董事长张连水先生和我商量出版一本《云丘山民俗》,为5A级景区验收再加一把劲。自2009年10月,我进入云丘山研究和策划文化至今已十多年,亲历一座荒凉的山脉成为唱红的景区,时时为之欣慰。是年,云丘山景区有两件大事,一是5A级景区验收,二是举办大河论坛。3月7日,我与张连水先生曾一起谋划这两件大事,如今进入冲刺阶段,何能推诿。不顾炎热,伏案敲击,一个半月完成了几近20万字的书稿,10月初散发着油墨浓香的图书正式面世,摆在案几。新岁来临之际,传来了云丘山5A景区创建成功的喜讯,真是令人兴奋。十年磨一剑,文化扮靓了云丘山,云丘山扮亮了临汾市旅游发展,多么可喜可贺!

  本是叙述出书,无意间透露出我做文化策划的事宜。十多年来,策划一词与我从不分离。汾河公园、临汾市博物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历史文化部分、尧都公园、尧陵国祖殿……无不点缀着我的文化情结。2020年传播文化的亮点应该锁定在尧都区,上海大学团队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我参与其中,旨在以尧都为龙头,将临汾打造成中国根祖旅游胜地。

  还是回归图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点赞了7位历史名人。省委宣传部决定要做六本图书,其中卫青、霍去病为一本。我早有歌吟家乡这二位英杰的心思,写作的冲动却屡屡被突至的约稿打断。这一次时间要求很短,刚刚写完《云丘山民俗》身心无不困倦,恐怕有损质量,不敢接手。然而,一番周折,还是领受了此项任务。从10月5日伏案敲击,忙到12月2日交稿,总算抬起头,直起腰,看看窗外,忽然发现阳光灿烂得如此可爱。走下楼双脚踏在大地,光色抚慰在身上,看什么都觉得亲切无比。原来快乐总是隐藏在繁忙背后,繁忙像是山岭,翻越过去,快乐就会亟不可待地拥抱着你。

  什么时候卫青、霍去病的图书出来?2021年初春。不知不觉我已在播种新的一年。哦,还有疫情期间书写的《尧都:人才兴国摇篮》一书,也会在春天出版。春花烂漫的时节,我将有新的收获。当然,我乐于收获,却不陶醉于收获,会在收获季继续撒种,继续耕耘,以期新一年的硕果更为丰赡。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洪邑春秋楼寄思

 

下一篇: 【散文】“水官”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