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史话(五十二)

2017-07-13 22:15: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乔忠延

    千秋大义救孤儿

    灭除赵族,是晋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情。这事发生在晋景公时,由于这次试图斩草除根的诛杀未能斩草除根,给赵家留下了一个孤儿,而且这个孤儿赵武后来为国屡建勋劳,就使这次政治斗争成为一出血雨腥风的悲剧。此事《左传》《国语》均未记载,但可见于《史记》,后世对此广为流传,元代杂剧家纪君祥将之搬上了戏剧舞台,剧名就是《赵氏孤儿》。《赵氏孤儿》走出国门,传到海外,深受文士的青睐,屡次被改编演出。

    1755年,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将《赵氏孤儿》改编为新剧《中国孤儿》,在巴黎各剧院上演。随后,英国谐剧作家默非又据伏尔泰及马约瑟本子,重新改编《中国孤儿》,在伦敦演出。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根据后半部内容改编出剧本《埃尔泊若》,于1783年出版。意大利诗人、歌剧作家塔斯塔齐奥将《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英雄》。

    据说,事件的起点是因为赵氏家族日渐强大,以至权倾朝野,威胁到了国君。

    其时执掌国政的是赵朔,他的父亲是赵盾,祖父是随从重耳逃亡时悉心照料过他的赵衰。赵朔的权位自然是一代一代世袭过来的。赵朔执掌国政时,兄弟赵同、赵括都在朝内担任要职。此时,晋景公游猎饮酒,很少过问国事,却宠用司寇屠岸贾。屠岸贾施展权势时常受到赵氏干预,因而试图要消除他们的势力。

    要灭除赵氏家族,总该找点过错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屠岸贾找到的借口是赵盾弑君。被弑的君主是晋灵公,即晋襄公的儿子夷皋。晋襄公去世时,夷皋还是个婴儿,婴儿继位必须有人辅政。晋襄公选中的辅政大臣是赵盾。晋襄公死后,赵盾为立新君十分为难。国内大夫的认为,主张立公子雍。晋襄公的夫人、夷皋的母亲穆赢得知,勃然生怒,跑到宫殿中大哭大闹,还抱着夷皋跑到赵盾家中下跪磕头。这么一纠缠,赵盾只好按照晋献公的遗嘱立夷皋为君,史称晋灵公。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