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者,“国”是“家”的放大。中国传统村落由姓氏加“家庄”“家坡”组成的很多,凡称呼“家庄”“家坡”“家堡”“家岭”“家湾”的村庄,理论上应该比较小,由同一姓氏的几户人家组成。河北辛集市范家庄,《束鹿县志》载:元代耿恭死后葬于此地,有姓范者为之守坟,后定居建村,遂称范家庄。孟庄,相传三国时建村。起初姓孟的在此建村,叫孟家庄。后来姓孟的绝户。再如太原晋源区武家庄,娄烦县马家庄、张家庄、盖家庄、雷家庄、潘家庄,杏花岭区耿家庄,万柏林区白家庄,清徐县罗家庄、武家庄、马家庄,阳曲县杜家庄、胡家庄、张家庄,古交市姬家庄、武家庄。村名由家族聚居形成而带“家”字的,如祁县张家堡、梁家堡、刘家堡、乔家堡、马家堡、程家堡、戴家堡、巩家堡、牛家堡、常家堡、吴家堡、姜家堡、夏家堡、西高堡、段家窑。其余如郑家庄、韩家庄、城赵庄、阎家庄、侯家庄、王家岭、左家滩。浙江东阳的村庄,多以宅命名,如马宅、郭宅、李宅、卢宅。
北京郊县许多村名尾字叫营,源自山西的县,故曰“山西的县,北京的营”。在北京的大兴和顺义,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地名和山西的县名相同,许多村子尾字为“营”,比如河津营、长子营。元朝,老百姓流落到太行山为屏障的山西境内。元末,战乱频仍,“时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华北地区荒草遍野,“积骸成丘,居民鲜少”。山西,尤其是晋南,社会相对安定,人口繁衍日盛。1388年,官方组织的移民开始了。8次从山西移民,山西来的移民使用原籍县名命名其村落,为区别,需加“营”字。北京的大兴就有了石州营、孝义营、沁水营、解州营、霍州营、黎城营、蒲州营、潞城营、绛县营、屯留营、大同营,甚至叫山西营。有传“山西有多少县,大兴就有多少营”的佳话。顺义有河津营、夏县营、稷山营、东绛州营、西绛州营、忻州营、红铜营、赵全营。个别村名读白或者谐音改变了原有发音,如红铜营实为洪洞营,赵全营系赵城营。
河北冀州村庄称谓尾字为“寨”的有21个。唐山市以“寨”为名的村庄起初为女真族建立,有88个。金世祖从东北迁移至此,女真族独立结为村庄,为内外有别,称为“寨”。寨中设寨使。他们也渐由狩猎民族转化为农耕民族。四川汶川萝卜寨,最早被称为凤凰寨。因寨子所处的海拔、气候、土质适合于萝卜生长,得名萝卜寨。四川阿坝理县桃坪羌寨,是保存最完整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的建筑群和“天然空调”,有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著名景点有新羌寨、古羌寨、杨家大院等。
罕见的村名尾缀字还有“甸”。甸,指郊外,用于地名。古时都城,郭外称郊,郊外称甸。湖南永州沙背甸(村),潇水边,由河沙沉淀而得名。甸,意即淀,沉甸甸。唐山市丰润县唐河甸,传说李世民东征避难于此,后有大将救驾,唐王封该地为唐御河甸,简称唐河甸。丰润县大黑马甸,相传唐初建村,初称拿马甸,后改称大黑马甸。《丰润县志》载:“相传唐太宗东征时,曾屯兵于此,有黑色神马饮于潭,尉迟敬德筑台以望,遂计得之,今黑马深潭犹在,石碑坠入水中不可考”。后有人传,大黑马甸即当初尉迟敬德得神马之处。
村名叫甸的,云南居多。云南楚雄黎溪甸、通红甸、下甸庙(村),红河莫测甸(村)、苇甸(村)、上苇甸、坡头甸,怒江通甸(村)、法甸(村)、上法甸、下法甸、苦竹 甸,宾川小乔甸(村),大理各纳甸(村)、大湖甸(村)、内甸(村)、者甸(村)、梭罗甸(村),玉溪西松甸(村),等等。”
村名不叫“村”而叫“堡”的,全国有11164个。堡,本义是军事防守建筑,古代指土筑的小城:“徐嵩、胡空各聚众五千,据险筑堡以自固”。翼城有西堡,绛县有梅村堡。山西洪洞县永堡(村),清宣统年间,感到永宁不如众志凝结好,改永宁堡为永凝堡。祁县有东沙堡、张家堡,河北邯郸馆陶县有柴堡(bu)(村)、郭马堡(村)、樊堡(村)等几十个村名叫堡,都是因为宋辽交战时辽兵在此修过碉堡或寨堡,明朝移民便以姓氏命名这些村庄为堡。也有的村名叫“村堡”(pù),围有土墙。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建平县西有村堡,曰诸葛城。四周土墉,隐隐隆起,居其中者,可数十家。”故村堡泛指村庄。《中国歌谣资料》:“北大荒,真荒凉,五十里村堡是近邻,三十里窝棚对面炕!”
有的地方,“堡”念pu,与铺相通,古代土筑的小城。“堡”分布于晋陕豫,是防守要塞,军事防守建筑物:“徐嵩、胡空各聚众五千,据险筑堡以自固”。瓦窑堡,陕北名堡;太原东太堡,土筑小城。太堡,汉代王太后的堡子。汉高祖十一年封其子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刘恒即帝位(汉文帝)后,封其子刘参为代王。太原市东太堡有汉清河太后墓,民初称东太堡、西太堡。
崮,山冈,也是村名尾字。山东莱芜柳龙崮、马龙崮、东龙崮、南龙崮、近崮。孟良崮,相传宋朝杨家将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马龙崮,《王氏谱》记载:明初王姓由南苗山迁此,马姓早居,因村近龙崮山,冠以姓氏,故名马龙崮。山东叫“崮”的山多,所以叫“崮”的地名也多。崮,造型独特的山峰,地貌形态中属桌形山或方形山,顶部平展开阔,周围是如同刀削的垂直峭壁,当地人称为崮。
北方多山沟、溪谷、山涧,村名直接叫沟的很多。一条沟就是一个独立王“沟”,占沟为王。村名为“沟”者多因为居住地理位置有沟坎,称为“沟”。全国以沟为名的村庄162232个,如著名的夹皮沟、夹边沟、门头沟、龙须沟等。翼城有七沟村,七条沟。
陕北子洲县历史文化名镇马蹄沟,管辖马蹄沟、满堂沟、清水沟、碾盘沟、五玄沟、王家沟、闫家沟、姜家沟、吴家沟、老庄沟、栗家沟、高家沟、梁家沟等自然村。马蹄沟得名于一个神话传说。沟口两块磨盘大石,各有一个圆坑,形似马蹄,被称做“马蹄坑”,两块石头被称做“马蹄石”。据说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马蹄印。大禹骑神马翻山过河。嵩山北麓黄河泛滥,大禹摸着神马的头说:“驮我飞到嵩山北麓吧。”神马前蹄踏着巨石,后蹄一蹬,腾空而起,平安落到嵩山北麓。巨石上留下了两个马蹄窝,被叫做马蹄石,山沟被称做“马蹄沟”。又据传说,李自成大军经过此处,留下很多马蹄印,此处因而得名“马蹄沟”。
洛阳孟津一村名为“接驾沟”,传说东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出洛阳,花蟒示意两人朝它眼睛看的方向走。两人沿蜿蜒小道找到了一个村庄,朝廷官员前来接驾,少帝和陈留王得救。这个小村庄便改名为“接驾沟”。
江苏徐州斩蛇沟(村),刘邦举义,怒斩白蛇。后白蛇为报复,投胎化为王莽,篡夺汉室。刘邦建立汉朝,为纪念他斩蛇,后人修建“白帝子庙”,斩蛇处的河沟名为“斩蛇沟”。
(安希孟)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