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忠延
法显西行求取佛律
法显是一位僧人,也是史学界公认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
法显生活在我国的东晋时期,其时北方已处在“十六国”年代。《中国佛教史》(第二卷)写道:法显“或即生於平阳郡治所在地。”慧皎著《高僧传》卷三记载“释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人。”据此,法显故里就有临汾和襄垣两种说法。谢重光在《创辟荒途寻求经律的法显》一文中指出:释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治在今山西临汾县西南)人。”现今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龙祠村的天龙寺里建有法显纪念馆,陈列他的事迹。这里对法显的故里不作判定,只说他的历史功绩。
他出生在一位姓龚的富贵人家,只是先前他的3位哥哥都夭折了,他来到这个世上令父母既高兴,又焦虑。高兴又得了个胖儿子,焦虑如何护养这儿子。凑巧法显满月这日,有僧人来家里贺喜。思来想去,他们将法显寄养到了佛寺。法显便和佛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20岁这年,法显受过具足大戒,来到了长安大寺。
长安大寺僧人众多,法显置身其中毫不显眼。时隔不久,因为一件事情法显令僧众刮目相看。
秋日,法显和几十位年轻僧人收割水稻。忽然来了一伙手持刀棍的人来抢劫,僧众见了,慌忙逃跑。惟有法显没跑,冲着来人从容地说道:你们要稻子就拿走,何必手持大刀吓人?那伙人见法显不逃跑就有些惊奇,听了他的话更为惊奇,一下愣住了。只听法显又说,平时有饭吃你们舍不得施舍,今天受饥饿就是报应。如此抢人,我真担心你们来世还要受穷。
说完,法显一甩手走了,奇怪的是那伙抢稻子的人也不好意思地走了。这件事传扬开去,法显成了僧众眼中的英雄。
那时候,不论是南方的东晋,还是北方的十六国,佛教都很盛行。东晋百余年间佛寺就建造了1768座,后赵石勒喜欢佛事,百姓“竞相出家”。统治者的提倡,僧尼的增多,传播了佛教文化。但佛经由外面僧人送进来的很多,取进来的极少,尤其缺少的是戒律。因而,寺中僧众也同社会上的人一样,缺乏约束,随意妄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法显下决心西行,去佛教发源地学习经书,求取戒律。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