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忠延
洪洞大槐树移民
与这些地方荒凉破败的景象相比,山西则另是一种面貌,这里战事较少,社会相对安定。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河南省的总人口仅有189.1万人,河北省仅有189.3万人,山西省却高达403.4万人,比两省人口还要多23万。在山西境内,南部的兴旺发达又胜过北部。
我们不妨看一组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山西几个主要地区的人口数字:太原府总人口853561,占全山西人口的17.5%;大同府总人口139505,占全山西人口的2.9%;沁州总人口138607,占全山西人口的2.%;潞州总人口1113024,占全山西人口的22.%;泽州总人口474931,占全山西人口的9.7%;平阳府总人口1847790,占全山西人口的37.9%。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户部郎中刘九皋上奏朱元璋:今河北诸处自兵后田多荒芜,居民鲜少,山西之民自入国朝(明朝)生齿日繁,宜令兵丁徙居宽闲之地,开种田亩。”可以看出,刘九皋已将目光盯住人口繁多的山西,而山西人口最多的平阳府当然逃不出他的视野。朱元璋一声准奏,大规模移民开始了。
从明洪武年间到永乐年间,山西往外移民18次,走出去的乡亲遍布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甘肃以及陕西等18个省,有数字表明:迁入湖南的62县、山东的92县、河南的106县、河北129县,迁移人口60余万,涉及800多个姓氏。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