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史话: 忧国才俊郑崇俭

2018-02-26 22:42: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作者乔忠延

    忧国才俊郑崇俭

    一个人立志报国,必须有外在的机遇。倘若没有,即使心志再高,才能再大,也不可能如愿以偿。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才俊郑崇俭,正是这样的人生境遇。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皇帝朱翊钧端坐龙椅殿试新考中的进士。此时一位风流倜傥的进士文文雅雅走进殿来,万历皇帝要他作首诗描述家乡的风光。这位新科进士略一沉思吟道:南北无二里,东西一条川,人饮泉中水,牛耕山上田。

    出语通俗,却活画了山中风情,万历皇帝听得龙颜大悦,当即任命他为河南府推官。

    这位深得皇帝喜欢的进士就是乡宁县人士郑崇俭。

    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郑崇俭出生在县城里的北府巷。他聪明过人,又刻苦好学,十几岁就读完了《四书》《诗经》《左传》《易经》等古典名著,使之才学出众,为人称道。

    入仕后郑崇俭先任河南府推官,后来又出任济南兵备副使、陕西右参政、右佥都御使、宁夏巡抚、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领兵部尚书衔,先后经略过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五个省。如果社会安定,郑崇俭定会大有作为,可惜这样的才俊生不逢时,走上了带兵之路。

    崇祯年间,李自成在陕西带领饥民造反,朝廷任命郑崇俭为陕西三边军务总督,率兵镇守边关。走上前线的他挥毫写下这样的诗作:黄草坡前百万兵,青纱帐内一书生。

    而今始知读书贵,十二元戎报五更。

    从诗中可以看出,郑崇俭由书生走上战场,统领雄兵,自愧能力不济,大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于是夜点明灯下苦心。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郑崇俭就卷入了激烈的战事。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