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忠延
十、多业并举的清朝时期
概述
清朝初年沿袭明制,平阳府下辖6州、28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蒲州、解州、绛州、吉州、隰州升为直隶州;乾隆中期,霍州升为直隶州。平阳府下辖临汾、洪洞、浮山、岳阳、曲沃、翼城、太平、襄陵、汾西、乡宁、吉州等1州10县。另有霍州直隶州及赵城县,隰州直隶州即大宁、蒲、永和等17州县。
这一时期,平阳的商业贸易空前繁荣,全国出现了33个大的工商业都市,平阳名列其中。而且,平阳的商界巨子不断走出去发展,为晋商的辉煌注入活力。
平阳的发展基本代表了晋商起家壮大的两种形式。一是以亢嗣鼎为代表依托官商,或官商联手的经营模式;二是以六必居为代表的民生经营模式。二者比较,很显然火速暴富的是前者。然而,前者衰败很久了,后者非但没有衰败,依然生意兴隆。时至今日,六必居、都一处仍旧是京城有名的老字号。
工商业的兴盛,并没有冲淡深厚的文化。平阳水土蕴蓄的文化魅力没有轻易消失,哺育出的人杰精英屡有建树。
贾存仁修订的《弟子规》成为化育万民的普及读物;杨笃参与编撰的《山西通志》煌煌传世。还有先贤走出娘子关,走向四面八方,甚至远涉重洋,成为首位出使欧洲的皇家使者。而外地士人也纷纷被吸引进来,顾炎武在此著书立说,完成了《日知录》;孔尚任前来担纲主修志书,奉献出一部全国闻名的《平阳府志》。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