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史话:红军东征在临汾

2018-05-13 21:16: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作者乔忠延

    红军东征在临汾

    3月16日,一军团急行军进逼同蒲铁路。两天后即攻占了南同蒲线枢纽——南关车站,将同蒲路拦腰斩断。而后星夜兼程,长驱南下,包围洪洞、赵城,奔袭临汾,4月1日攻占了襄陵县。

    之后,红一军团又兵分三路扩大影响:红四师活动于汾河、同蒲路以东的古县、安泽、浮山一带,先头进入沁水、高平境内;红2师沿汾河西岸进抵新绛、侯马,而后挥师西进,直趋乡宁、大宁;红一师及军团直属机关居中策应,积极活动于霍县、洪洞、汾城地区。整个临汾范围,北起霍县,南到侯马,除同蒲路沿线的几个孤立据点外,广大乡村都布满了红军。红军所到之处大力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积极筹款扩红。从3月中旬到4月底,短短一个多月筹款40万元,扩红7000余人,组织地方游击队20多支,创立20多个乡、村苏维埃政权,播下了革命火种。

    与此同时,各军团也取得不小胜利。为避免大规模内战,中共中央于4月13日至15日在永和县赵家沟召开军事会议,作出了“逼蒋抗日、回师西渡”的战略决策。此后,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从4月下旬逐步转移到黄河岸边,准备返回陕北。

    5月2日凌晨,毛泽东来到永和县的上退干村,在关帝庙度过了转战山西的最后一个夜晚。这是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庙宇,占地400平方米,正殿是3孔窑洞,西配殿是一排枕头窑,还有东配殿一间,南面则是一个18平方米的小戏台。毛主席同贺子珍,就住在西配殿的枕头窑里,土炕上只有一张苇席和一床薄被。次日早晨8时,毛泽东登船西去。行前,满怀信心地对李志民说:你们后卫团过河之前,要仔细检查前头部队执行纪律的情况,真正做到秋毫无犯。我们长征过金沙江时,敌人还拣了我们一只烂草鞋,这次过黄河连一只烂草鞋也不能让敌人拣去”。

    回到陕北后,5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在延川县太相寺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报告中对东征胜利的意义给予高度评价: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筹备了财物,扩大了红军。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