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史话:抗战救国的大烘炉

2018-05-14 22:34: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作者乔忠延

    抗战救国的大烘炉

    抗日战争时期,临汾大部分地盘都沦陷了,应在沦陷区之列。但是,这个沦陷区和别的沦陷区决然不同,抗日的烈火一直在燃烧。抗战之初,临汾就是呼唤民众奋起救国的大熔炉。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国共两党达成正式合作的协议,山西成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前线,临汾也不例外。

    11月8日,太原失陷,阎锡山的山西省政府撤往临汾的东涧北村,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也同时迁到临汾的刘村镇。八路军总部和一一五师也曾在临汾境内驻扎。

    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最为混乱。虽然,在晋北的忻口会战刚刚结束,平型关一战大获全胜。但这只是局部胜利,总体战场形势不利,到处是后撤的政府机关,到处是逃难的民众。惊慌失措,悲观失望情绪四散弥漫,甚而亡国论也蔓延开来。此时的临汾绝没有悲观绝望情绪,这里街头巷尾,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抗日宣传。

    11月13日,周恩来来到临汾,拟出了《反对妥协求和,坚持华北抗战》的公开电报。16日,临汾军民3000余人集会于女子师范,周恩来欣然参加,发表了《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的演讲,针对上海、太原相继失守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妥协投降的空气抬头,悲观失望情绪滋长的情况,精辟阐明了国民党政府、军队虽然颇难为继,而全民抗战却必兴起的光明前景,呼吁国民党当局开放民运,改造旧军,建立民主的地方政府,坚持抗战到底。”周恩来的讲话,阐明了抗战必胜的前途,强调了坚持华北抗战的必要。尤其是敌后游击战争的观点,让大伙儿看到了抗日胜利的前景和希望。

    1937年12月31日,北方局在临汾召开山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刘少奇传达了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精神,强调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是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北方局还推动阎锡山筹建山西农民救国会,创建民族革命大学,并通过牺盟会举办县长训练班,开始对旧政权进行改造。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