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汾县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广泛宣传教育,不断实践探索,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工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上下工夫,始终致力于建设公平诚信文明的社会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城市文明程度得到逐步提高。
如今的襄汾县,文明志愿者遍布于城乡的每个角落;公益广告悬挂在大街小巷,潜移默化地感召着襄汾人民。保洁员深夜10点还在清扫着大街,洁净的城市成为了他们事业的追求;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摊点商铺各归其位,集贸市场忙而不乱。挤公交车的市民自觉排队了,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没有了;工业废料变废为宝,生活污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换来了绿水青山、白云蓝天,一个和谐安宁、文明干净、绿色宜居的美丽丁陶,正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全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襄汾篇章,贡献出文明城市创建者的智慧力量。
在贯穿结合上下工夫,唱响百姓发自内心的“好声音”形成主流舆论引导和民间道德评判的同频共振。
4月份以来,襄汾县的主要媒体不间断地播出“梦娃”系列公益广告,以动画的形式生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同心共筑中国梦。
襄汾县利用新闻媒体、户外广告、专栏、标语、标牌等宣传工具,大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传播文明知识,陶冶文明情操,规范文明言行,培养文明市民,先后开展了道德大讲堂、世界读书日“拥抱春天诵读经典”演讲比赛、学习先锋模范、文明志愿服务、乡村清洁整治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各项创建活动如春风吹拂着全县的大街小巷,并涌现出了“襄汾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郭建平、“穿土布鞋的子弟官”马健、“舍己救人的平民英雄”赵水林、“照顾空巢老人”的徐冬英、利用自制简易折扇弘扬正能量的曹胜才、“拾金不昧的好的哥”姜鹏、文明家风传承者曹文敏、创建全国文明先进单位财政局等一批先进典型。与此同时,襄汾县还充分利用电视媒介,聚焦曝光不作为、慢作为的反面典型和不文明现象,切实通过多种形式为文明县城创建宣传造势,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在去年第六届全国村歌大赛上,由襄汾县选送的《三公·可爱的家乡》被评选为优秀作品。此次活动全国共征集作品1057首,评选出81首优秀作品,这件作品也是我省唯一的一件获奖作品。这首村歌不仅反映了三公村近年来的变化,更唱出了幸福农民的新生活、新面貌、新风尚。
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夯实文明城市创建的卫生环境基础。清洁卫生是一个地方市民素质、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城市文明不文明首先看卫生,襄汾县大力开展市容市貌、背街小巷、小餐饮店整治,城市品位的快速提升,同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涌现出关村、薛村、贾庄等先进典型,带动了全县农村乡镇风貌整治,农村普遍实现了村收集、乡集中、县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文明、清洁、卫生实现了全覆盖。
把舞台留给群众,让普通百姓唱主角,让市民在“看”中感受“最美”、在“行”中陶冶“最美”、在“学”中养成“最美”、在“唱”中激活“最美”。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不断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学习典型,持续释放先进典型的正能量,为文明创建从"盆景"转化为"风景"提供了强大引擎。
近年来,襄汾县着力做深、做细、做实“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推选评议工作,形成学好人、存好心、做好事、有好报的社会风尚,在全县掀起了学习模范、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热潮,涌现出了“中国好人”榜“尊老爱亲”好人称号曹文敏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从群众中发掘典型,到草根中树立英雄。在树立“最美丁陶人”的过程中,该县始终关注并放大生活中的真善美,努力挖掘典型人物身上蕴含的朴素价值观,大力呼唤人们心中的爱和善。捕捉生活细节、情感细节,强调“点、线、面”结合,将领导干部的楷模马健作为“点”,优秀共产党员群体作为“线”,凡人善举、“襄汾好人”作为“面”,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2014年6月,一个普普通通的优秀基层干部的典型马健在三晋大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全省“最美乡镇干部”之一。这是襄汾县把开展的市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确定为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集中整改事项亮点成果之一。学习马健的“敢于担当,苦干实干,敬业诚信,提升自己”的文明理念正在融入到市民的血液之中,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学习典型,持续释放先进典型的正能量,有力提升了市民好素质,塑造了城市好形象,推动着襄汾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和城市和谐发展。 张生祥 王利平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