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村”引领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襄汾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院落整齐划一,青青的杨柳在整洁宽敞的道路两旁随风摇曳,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馥郁宜人。温馨干净的农家小院里,老人们面带笑容在一起唠着家常,孩子们在宽敞的文化广场里嬉戏玩耍……这一幅幅生动闲适的农家生活画面来自襄汾县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
2014年,襄汾县以“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为重点,扎实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统筹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项资金,奖补1000万元倾力打造古城镇关村,邓庄镇贾庄、燕村,新城镇邓曲村、梁坡村等5个省级美丽乡村,奖补1000万元打造10个县级示范村和45个乡镇级示范村,率先建成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示范村“样板村”,引领襄汾全县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内外兼修提质增效
“村里也能和城里人一样用上天然气,以前这对我们来说连想都不敢想。”谈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襄汾县襄陵镇南柴村的百姓感触最深。
“以前我们烧水做饭要么用电,要么用煤炭,烟熏火燎的还不卫生,现在大家都为能用上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感到高兴。”村党支部书记许新潮说,为了使村民顺利安上天然气,南柴村积极与天然气公司沟通协调安装事宜。截至目前,全村200户居民中已有90户完成天然气入户,其余正在按照计划推进当中。到了冬天,天然气还可以用来取暖,安全干净又卫生。
2015年,在全县民用天然气新增用户2000户中,农村用户就要达到500户。襄汾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重“面子”更重“里子”,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从改善群众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坚持内外兼修,加大新农村连片区建设力度,把新农村建设重点放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上,突出抓好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打造亮点精品,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着力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一组组数字真实记录了襄汾新农村建设的惠民举措。今年,襄汾县将投资4084.3万元,完成涉及55个村的116.7公里县乡公路改造。投资300万元,完成农网改造任务。投资1700万元,改造44个低压台区。总投资665万元,解决7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和20所农村学校近2万口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85万元,完成营造林2.66万亩。投资1000万元,绿化村庄60个。开展文艺辅导及演出活动,送戏下乡75场,公益电影放映2046场,寄宿制学校放映215场……今年,该县确定建设邓庄镇寺头村等9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各项工程正在扎实推进。今年确定完成的6所农村幼儿园改扩建工程,目前资金已全部到位,预计年底竣工。
培育产业增收致富
作为全县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襄陵镇薛村已成为全市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棚示范村,当前正迎来茄子、黄瓜、西红柿等各类蔬菜上市季节。干净的水泥路、赏心悦目的绿化带、漂亮的农家小楼、排列整齐的千亩大棚……这些元素把村庄装扮得更美了。村干部介绍说,环境也是生产力,被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大棚蔬菜所吸引,如今,四面八方来薛村采购蔬菜的客商更多了,老百姓再也不愁蔬菜的销路了,足不出户就赚了钱。
在古城镇关村,村支书王晋刚正和省农科院的专家正在田野里研究榛子种植情况。“今年,我们村引进的榛子是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王晋刚介绍说,“榛子的营养价值高,一颗榛子等于三个核桃,3年后挂果,按现在市场行情每斤40多元计算的话,能为村民们带来不少财富。”
有了产业,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襄汾县立足基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让生态效益产生实际效益,做强农业园区。襄陵现代农业园区、新城镇万亩官滩红枣元园区、汾城万亩核桃经济林建设园区、南贾君源肉羊养殖加工园区等4个标杆园区引领全县农业园区发展。陶寺2万亩干果经济林示范区,古城镇侯林食用菌产业园区等2个农业园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不仅如此,襄汾还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做优特色农业,稳步发展生猪养殖,建成西贾旭茂万头标准化猪场;继续支持三樱椒、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新增设施蔬菜5000亩;做大农业龙头企业这张王牌,抓好燕村农业生态园、柴寺南坡休闲农业园、瑞谊朋食用菌项目建设,扩大天美食品、三盛合酿造生产规模,继续加大尧京葡萄酒庄和戎子葡萄酒生产基地建设的推进力度。
以奖促治示范引领
去年,古城镇关村在全县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观摩评比中拔得头筹,获得一百万的奖励,给关村两委班子以及全村村民以极大的鼓励。今年,该村作为省级示范村有了新的任务:计划投资552万元,打两眼井,建设污水处理一期工程,补植花草苗木1000余株。村两委班子表示,要再接再厉,在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中取得好成绩。而市级示范村邓庄镇贾庄村、新城镇邓曲村、景毛乡南高村,乡村干部也铆足了劲,按照美丽宜居示范村的相关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今年,襄汾推进新农村建设又有大动作,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奖代补”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古城镇关村、邓庄镇贾庄村和燕村、新城镇梁坡村和邓曲村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每村200万元;汾城镇孝村和三公村、襄陵镇薛村、景毛乡南高村、大邓乡赤邓村和范村、南贾镇西尉村、赵康镇义西毛村、古城镇北街村、陶寺乡中梁村10个县级示范村每村30-50万元;新城镇安建村、邓庄镇席村、襄陵镇黄崖村等45个乡镇级示范村每村10至20万元。所有资金均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落实,不搞平均,不搞平衡,工程完工后组织评估审计组,按照工程标准、工作量的大小、完成的时间给予认定和拨付。同时,襄汾还千方百计撬动社会资金、民间资金、闲散资金致力于人居环境改善,据不完全统计,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社会资金达7000万元,为此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在推进过程中,襄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次召开座谈会,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干法,经过充分讨论,依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重点突出本地特色。各示范村在年初按照班子建设、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型农民培育五方面内容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建设规划。对示范村提出严格要求,每个环节、步骤都要按照“一事一议”流程认真实施;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示范村进行规划设计、预算造价,并申报竞标,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如今,襄汾新农村示范村各项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向前推进,努力推动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生活品质、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以及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提升,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正在成为全县树立改善人居环境的标杆。(邓文斌 贾玎玎 郭云鹏)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