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让孩子们共享阳光茁壮成长

2017-12-01 09:21: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襄汾县把教育公平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努力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硬件建设到内涵发展,从机会均等到优质均衡的新跨越。优质均衡,让民生幸福更有厚度;内涵发展,让襄汾教育硕果摇枝。

  实施优先战略

  改善民生从教育突破、发展教育从均衡抓起。襄汾县委、县政府把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放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优先位置,优先调研部署。县委常委扩大会、县党政联席会、县政府常务会6次研究,制定出台了《襄汾县各乡(镇)政府和县直部门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工作职责2010—2020》《襄汾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襄汾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清晰明了。2014年至2016年,该县累计拨付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6.9亿元,确保了“三个增长”、“两个提高”。2017年,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拨付1.04亿元,“谋篇布局”政策落地,“真金白银”持续投入,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优化学校布局

  朗朗的读书声,从千年古镇的汾城九年一贯制学校传出。就在一年前,这里偌大的校舍只有几十名学生。近年来,随着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许多农村学校生源锐减,资源闲置。如何让这些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如何改变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散、小、偏、远”的格局?襄汾立足现实、科学布点,审慎稳妥地调整学校布局:在农村,初中学校保证两轨以上的前提下,逐步向九年一贯制学校过渡;撤并了星光学校、邓庄初中等7所学校,设立了汾城、赵康、襄陵、南辛店、大邓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县城,由县第二小学合并育杰学校,扩容增量,提升了办学标准;新建第四小学,解决县城小学“大班额”“择校热”问题;实行初中办学集团化,整合襄汾二中和新城初中资源,实现优质共享。

  改善薄弱环节

  让群众共享更好的教育,必须不断优化办学条件。襄汾全面改善薄弱环节,投资2810万元,新建永固乡南董小学、南辛店乡文臣小学宿舍楼,古城镇南街小学、贾朱小学校综合楼等九个项目;实施了涉及56所学校的食堂、厕所、淋浴设施建设。总投资6643万元,配备计算机教室100间、教师专用电脑2109台、班班通多媒体700套、录播教室7间,实现校园监控全覆盖,配备课桌椅23705套、浴室设备34套、直饮水机132台、餐桌320张、黑板1005面,配备音乐器材1407件、体育器材25838件、美术器材21806件、实验室器材5341件、数学教学器材69375件、图书407540册。投资860余万元,将全县学校校舍内外粉刷一新;所有学校专用教室齐全,并设有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寄宿制学校全部建有浴室;专任教师人人有一桌一椅一柜一台联网的电脑,学生人人有符合标准的一桌一凳,寄宿学生全部实现一人一床。

  均衡师资配置

  教师,是教育均衡发展关键中的关键。襄汾县通过建立完善机制,均衡师资力量。建立教师长效补充机制。2010年至2015年招聘教师499名,其中375人充实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2016年招聘教师74名,其中64名补充到义务教育学校;2017年招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120名,接收山西师范大学92名优秀学生到基层学校顶岗实习,彻底解决了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建立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2015年以来,县教科组织全县中小学及幼儿教师进行了网上全员培训;共派出153名中小学幼儿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288人。出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交流对象、交流范围、交流形式、交流比例。建立乡村教师支持机制。将乡镇及以下农村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全部纳入乡镇工作补贴实施范围。2009年起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补贴。

  厚植教育内涵

  有教无类,这是教育的至高追求。襄汾县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确保开齐开全所有规定课程;严格按照“免试、就近、划片、分配”原则实施“阳光招生”、均衡编班,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均能按服务区域就近入学;积极开展争创“优秀班主任、优质高效课、优秀教研团队”活动,培养“全面+特长”的学生。县第一小学形成“围绕一个核心、重视两个关注、强调三个突出、采取四项措施、收获五个团队建设成效”的教学特色。县第二小学将经典文化与丁陶文化结合、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交融,创立了楼道主题文化墙、特色班级文化,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和攻心励志教育。县第三小学围绕班级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打造“开放、自由、人文”的校园文化品牌,把“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文化内涵渗透到学生心中。新城镇闫店小学校创建“爱心永远”文化品牌,力求使一砖一瓦皆生动、一景一物能育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在形成“校校有特征、一校一品牌”的教育内涵格局。

  增强帮扶力度

  弱势群体特别需要关爱,襄汾县加大帮扶力度,争取让每个孩子在均衡发展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让贫困家庭孩子上好学。近三年,襄汾累计为义务教育阶段20533名次贫困家庭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2288.55万元,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公平教育。严格按照“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就近优先安排在空余学位多的学校就读。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建立起以特教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服务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全县“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1.95%。(张建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