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村300KW太阳能光伏发电
大棚内,上留村党支部书记刘志锋和村委会主任刘燕云正在查看育苗情况。
上留村整齐的移民新房。
临汾新闻网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四月的隰州大地,正是杨柳飘花,梨果吐蕊的季节,走进隰县龙泉镇上留村,一条宽阔笔直的马路村中穿过,城市的喧嚣渐渐退居身后,恬静的乡村,希望的田野,春风扑面而来。
午近时分,刚开完党会的上留村党支部书记刘志锋走出村委会大院,看着眼前一排排整齐的房屋,通过干净笔直的水泥路相连,村文化广场东边是几排整齐的大棚,南边是300KW太阳能光伏发电……他心里盘算着:这300KW村级电站,年收益能到30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公益事业;5座葡萄种植大棚和10亩大田葡萄,大棚葡萄如果提前一个月上市,每斤能卖到15元,5个大棚加上大田葡萄就能为村里收入45万元;还有8个暖棚栽植樱桃,2021年就能见效,反季节上市每斤至少可以卖到60多元,一个大棚能创收10万元……一幅美丽乡村的盛景仿佛已经浮现在眼前。
基建推进 旧貌换新颜
瓦蓝的天空下,一排排崭新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平整的水泥路将果园和屋舍紧紧连在一起……但是以前的上留村可不是这样,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天天扫,屋外脏乱差……如今的上留村是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雅居美庐,满目叠翠。
走进易地搬迁分到新房的刘连兵家里,家里干净整洁,说起分了新房,两口子乐得合不拢嘴。原来,刘连兵自幼就是孤儿,一直未婚;张丽萍带着俩孩子寡居多年;2010年两个苦命人在村干部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可刘连兵本来就居无处所,只能把张丽萍的一孔旧窑洞当作“洞房”。两口子虽然都是勤快人,每天在地里苦打实熬,但是家里的光景一直翻不了身。2014年,刘连兵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他家的情况,2018年村里给他家分了易地搬迁房。
搬进新房的刘连兵感叹,“都是扶贫政策好,党和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房子,我们决不能躺在政策的怀里,什么事也靠国家,一定按照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计划,再添一把劲,把光景过得火起来,把穷帽子扔得远远的。”
上留村村委会主任刘燕云说,目前全村全部实现通村公路硬化,已具备开通客运班车条件;截至2018年底所有农户全部通自来水,完成了13户52人易地移民搬迁工作,目前全部村民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户的住房安全率达到了100%。此外,村里配备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日间照料中心、矛盾调解室等8个功能室;还通了动力电,通了宽带,让村民搭上了信息化快车;配套建设村广场、舞台、公厕、垃圾房等,进一步激发村庄发展活力。
乡风文明 充实内涵
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谁最为熟悉?乡村的历史脉络、风俗习惯,谁最能把握?实现乡村振兴的愿望,谁最为强烈?
答案是,生活在其间的村民!所以要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让大家在参与缔造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做“美丽”的践行者和宣讲人。
“基础建设搞起来,环境好起来只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打造人文乡村是进一步的目标。”龙泉镇上留村党支部书记刘志锋说,乡村的外在颜值改变后,更重要的还有村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即从“环境美”到“心灵美”的进一步扩展。
2018年11月,上留村实现了整村脱贫。为了让脱贫后的村民从思想上也富起来,刘志锋先从党员干部抓起,每次党日活动,他都强调,思想决定出路,要坚持思想创新、思维创新,让党员干部带头表率,从而带领村民从思想上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匹配。此外,上留村还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在全村掀起“好家风”“美丽庭院”“孝老爱亲”“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并在村委会的公示栏里公示,看谁家小红星多,谁家到现在还是“一片空白”,一目了然,村民们都暗下决心,唯恐落后。去年全村有12户好家庭在评选中脱颖而出,受到了表彰。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村民们从扔烟头到捡烟头,再到现在无烟头可捡,全村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了……”刘志锋简单地概括,道出了环境整治后村民生活习惯的改变。记者行走在上留村,目之所及找不到一丝纸屑杂物;随意翻看村民家门口的垃圾桶,“不可回收物”“可回收物”都分别投放,垃圾分得清楚明白。
刘志锋说,“乡村是个熟人社会,人们很在意左邻右舍对自己的评价;如今,群众‘爱美、比美’已成为村里的新风尚。”
产业支撑 底气十足
农民心中的美丽乡村应是什么模样呢?脱贫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是摆在村两委和全体村民面前的又一道待解方程。
隰县龙泉镇上留村位于龙泉镇东北方向10公里处, 回古线依村而过,全村共366户1123口人,上留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2名。全村耕地面积510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4.18亩,以梨果种植、光伏发电、养殖、药材等为主要经济来源。村两委班子积极与龙泉镇党委、政府及县农牧、林业等部门协调,结合当地海拔高、温差大等实际条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了以玉露香梨果产业为主导产业,种、养殖相互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集体梨果业,通过收回发包的100亩酥梨果园,已经全部高接换优,预计2020年实现初挂果,可以为村民实现30万元的收益;建设完成300KW村级电站1座,年收益30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公益事业;发展设施农业,建设5座葡萄种植大棚,10亩大田葡萄,能为村里收入45万元;还有8个暖棚栽植樱桃,2021年就能见效,反季节上市每斤至少可以卖到60多元,一个大棚就是10万元左右……“2021年后,全村集体收入便可突破120万元,再加上辣椒种植、小杂粮种植、中药材祁菊种植等,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即将展现。”刘志锋信心满满地说。
美丽乡村要有颜值,也要有内涵,更要有底气。而这个底气,则源自产业支撑,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唯有产业兴旺,村民富足,乡村之美才会根深叶茂,大树参天。
隰县龙泉镇上留村,在不远的将来,一个生态农业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人民生活富裕文明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就可展示在全市人民面前。眼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正在成为这片土地上一道亮丽的独特风景。
记者 郝海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