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乡村美丽画卷
——隰县峪里村发展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隰县第九届梨花节确定峪里村为乡村旅游示范村之一。梨花节期间,笔者驱车沿着一条崭新的油路,进入一条幽幽峡谷,路边是三四年树龄的玉露香梨树密植园,阳光下,正在欣喜地绽放花朵。一排排白色如纱一般的防雹网,好像梨树的遮阳伞,庇护着下面刚开花的梨树和娇嫩的梨花。
车拐一个弯,再拐一个弯,呈现在眼前的是风景如画的隰县寨子乡峪里村。
峪里村驻村“第一书记”曹小虎介绍,峪里村有160户478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09人,2017年底整村脱贫。主导产业玉露香梨树密植园680亩,稀植园240亩,其他果树460亩。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坚持“四个意识”,坚持以党建引领扶贫,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更好地结合起来,在2017年实现全村整体脱贫。
峪里村党建引领有五大工作亮点。一是村情和谐稳定。近年来没有上访、告状的,“峪里全村一家亲,村风连着好家风”,民风淳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好人村”。二是工作合力强。单位领导全力支持驻村工作,带头驻守工作一线,“四支队伍”蹲农户、访农情、共调研,采取措施,出台办法,合力攻坚。三是扶贫思路明确,提出了“近抓收入,中抓产业,长抓配套”;近抓收入,就是抓临时性务工和季节性收入,百分之九十的贫困户参与农发办项目务工劳动,季节性收入少则收入一万余元,多则可赚到两万余元;中抓产业,就是带动贫困户发展玉露香密植园,实现稳定脱贫;长抓配套,就是通过项目和合作社带动,实现设施配套。四是产业覆盖到位。突出梨果产业,以玉露香密植园建设为重点,在高接换优和改造老果园900亩的基础上,完成玉露香密植园建设560亩,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五是帮扶成效明显。通过提水上垣,管网进园,峪里村实现水网配套,峪里村贫困户人均收入5000元。
在美丽如画的峪里村,笔者遇见两位老人,老人高兴地说:“咱们村的党员都是好样的,‘第一书记’曹小虎给村里办了不少好事,多亏农发办来帮扶,我们家家户户的房顶才这样漂亮。”峪里村的房顶整齐,色彩统一为褐灰色,从对面山坡回头看,峪里村像是一幅色彩丰富的油画。
在党员活动室院边,笔者看到党员结对帮扶责任牌:党员马永红,帮扶农户为马青春、马晋伟等10户……“第一书记”曹小虎说:“一名党员一面旗,我们村依靠党建引领奔小康。近年来,为巩固脱贫成效,峪里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试点项目带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该村打造深厚文化底蕴。通过建设“农家非遗展馆”,编写《村志》,回忆先祖世代经商,布展农耕时代的“耕耘情怀”,怀旧的“马家老宅”,儿时记忆的“石磨、石碾坊”,充满文化气息的“仰德知遵”长廊,以文化积淀,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在玉露香梨产业覆盖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密植示范园和大棚反季节玉露香梨试点工作,建设容纳150人以上的科技培训室,通过产业、管理、技能多方位培训,为全县发展积累乡土人才资源。
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对项目范围内的民居做屋顶夏防雨冬保暖处理,同时,把重点放在“厕所革命”上,针对农村脏乱差现状,铺设污水处理管道,修建化粪池,把粪池、洗涤、生活污水一次性解决到位,硬化村内巷道,对自来水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农户生活上的一次变革。
营造特色农家旅游。围绕农家旅游,规划建设以桃、葡萄、桑葚、玉露香梨、苹果为主的采摘园;以休闲游玩为主的垂钓区;以农家饭菜为主的农家乐;以原生态农产品为主的“农展平台”,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乡村旅游。
形成融合发展试点。围绕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综合打造。以玉露香产业为基,建基地、做示范、延链条,做强主导产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栽植绿篱、花草、松树,绿化环境;建文化墙,修走廊,拓道路,美化环境;搞采摘,吃农饭,走“龙”脉,体验农家生活;以《石磨坊》为题,做记录、挖文化、搞专题,形成人文效应,扩大宣传范围,使峪里村成为一个微型的田园综合体,成为全县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村,努力实现稳步脱贫奔小康。(石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