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4月11日,历经42个工作日昼夜兼程、争分夺秒、淋漓酣畅的高强度、超负荷、白热化攻坚“鏖战”,市区鼓楼南北街拓宽改造工程“三部曲”的“第一战役”——地下管网改造提前一个半月完美收官。而在这些舍小家为大家、可亲可敬可爱的工程建设大军中,市自来水公司下属泉通管道工程公司、管网部和管道抢险部的130余名职工共同构筑起鼓楼南北街全线输水主管网及附属设备开挖、安装、回填、置换的一支“无坚不摧”的“铁甲之师”。
施工安装不辱使命
泉通管道工程公司肩负着鼓楼南北大街全线DN700—300输水主管网及附属设备的开挖、安装、回填、新旧管网置换等大型施工任务。自3月1日进入工地起,他们就迅速组织各种机械车辆、施工队伍,制订施工方案、落实各型号管道、配件。
由于改造工程涉及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讯等诸多分项工程,各队伍只能见缝插针、交替施工。同时为保证工程进度,指挥部制定了严格的工期责任要求,再加之老城区地下埋设物超乎想像的复杂多变,给供水管网安装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既要保证工程进度,不能延误工期拖累其他单位施工,又要确保管网及配套设施的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考验。泉通管道工程公司将沿线工程又细分成三个标段,并相应设置三个项目部,36名施工人员不分男女老少、干部职工,无一例外全部下工地。所有施工人员全部吃喝在工地,累了困了找个土堆歇一会儿,要是遇上管线交叉的工段,必须24小时连续施工,确保其他管线准时开工。
经过40多个昼夜的鏖战,坂下至尧庙DN500—700,5000多米城市输水主管网安装工程全线告捷,管道压力试验、支管道联通、新旧管网置换等后续工作也已基本结束,指挥部下达的工期任务圆满完成。
侯拥军、宋国忠是这支队伍的典型代表。40多天的突击施工,他们没有脱过衣服,没有真正洗过一次脸,更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快速处置力保进度
老城区地下管线错综复杂、难以预判;与此同时各施工单位工期紧、任务重,无一例外地都在赶时间抢进度。2月29日,随着道路挖掘工程全面铺开,挖破管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最多时,一天就有10余起管道断裂的故障。这不仅给群众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更给改造工程造成负面影响。
市自来水公司抢险部的20名队员担负着鼓楼南北大街供水管网抢险抢修工作。哪里管道挖断,哪里就是战场。快速修理、及时恢复供水是这支队伍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作为抢险部负责人的侯汾忠总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遇到再大的事故现场,只要侯汾忠在场,大家心里就有了主心骨。3月23日,鼓楼北一公厕的下水管断裂,污水带着粪便瞬间流入工作坑。就在此时,刚完成抢修任务的侯汾忠路过现场,二话不说纵身跳下洒满粪便、臭气熏天的坑道,封堵漏点、更换配件、恢复排水。在他的带领下,20名抢险队员个个生龙活虎、能征善战,40多个不眠之夜,经历了大小数百起硬仗的考验。不愧为一支能冲敢打的“铁军”,供水管网的“守护神”。
从2月29日破土动工,侯汾忠与抢险部的战友们不舍昼夜、24小时坚守沿线工地。饿了啃一块硬饼子、渴了喝一口凉水,累了困了就在堆满各种工具、维修配件的工作车上歇一会儿,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投入工地。
沿线巡护防患未然
随着改造工程的全面铺开,各支施工队伍悉数投入工地,数百台工程机械同时开挖,纵横交错的地下供水管道随时面临被挖断的危险。
为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障沿线居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及社会的正常秩序,市自来水公司决定临时组建一支管道巡护队伍,负责沿线供水管道,特别是开挖现场管道的巡查维护工作。
消息传出后,22名从事科室、生产、营销管理工作的党员干部纷纷报名请缨,主动要求参加巡护队。在30多天的开挖工期里,同志们不分昼夜,哪里有挖机工作,哪里就有巡护人员反复的提醒操作手,唯恐一不留神再次挖断供水管道。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付出,有效降低了管道故障率,为工程的顺利实施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市自来水公司老专家贾成柱负责管道工程30多年,整个市区的管网布设了然于胸,是公认的供水管道“活地图”。工程一启动,他就主动参与进来,整天奔走在工地上。设计、开挖、下管、安装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连续40多个昼夜的奔忙,老贾的心脏病又犯了,晕倒在鼓楼南管道工地,同事们赶紧掏出随身装的救心丸。服药后的老贾依然坚持留在工地,直到该工段任务结束。
在市区新旧管网置换关键节点,嗓子完全失声的老贾一边口服药片,一边给施工人员比划着手势,不断提醒工序要领。在45天的突击施工中,没有一人因病休息,即便是感冒头疼,大家也是吃药、打针后返回了工地。
从某种意义上,鼓楼南北街拓宽改造工程可以视为对相关职能部门及下属企业单位综合业务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阅。最难能可贵的是,市自来水公司在难度最大的“第一战役”地下管网改造更新的每一个细节中都彰显出高效一流的专业水准和处置能力。而130余名公司职工身上透出的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气神,更是让人由衷敬佩与深深感动。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