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法 懂法 做守法好少年

临汾小记者法律律援助中心寻找完美人生答案

2017-05-07 21:49: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日常生活中,少年儿童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遭遇人身财产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月6日,临汾晚报小记者团40名小记者来到临汾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找答案。通过律师叔叔阿姨的讲解,小记者们深刻意识到应从自身做起,把“遵纪守法”牢记于心,从而收获美好的人生。

  情景再现 知法懂法护平安

  “我们要评选‘最美小记者’,请大家脱下小记者马甲,让我看看谁穿得最漂亮?”当天9时,市律法援助中心的律师韩晶阿姨用一个小游戏迎接小记者的到来。

  她话音未落,大家就好奇又疑惑地脱掉自己的红马甲。可是,律师阿姨不但没有宣布评选结果,反而卖起了关子,让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慢慢体会。

  听起来,法律似乎离少年儿童很远。事实上,不论在家庭生活,还是在校园学习,法律都与他们息息相关。韩晶以“法在你我身边”为主题,从成长中可能遭遇的不法侵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入手,通过讲故事、编诗歌、以案释法的形式为小记者们上了一堂有趣的普法教育课,让大家学会有效的保护自己,并牢记9个“守则”来“防狼”。

  一组组小漫画,生动再现了少年儿童可能遇到的危险情景。

  有时,一个小疏忽会酿成大事故,一个不在意会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小记者李东泽惊讶地说:没想到,一些看似平常的小游戏、恶作剧竟暗藏安全隐患,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一些看似很帅的举动,殊不知是拿自己的人身安全做赌注。我要告诉自己的同学,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做到知法懂法。”

    精彩对话 做人做事有准则

  这堂普法教育课不仅令小记者受益匪浅,也让他们的心中生出许多问号。为此,市法律援助中心特意召开“新闻发布会”,由专业律师“答小记者问”。

  “犯什么罪会被判死刑?”缓刑是什么意思?”未成年人若触犯法律,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小记者们迅速抛出一个个问题,律师阿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专业角度阐述适用死刑的罪名、条件和标准,以及缓刑的适用条件及对象,着重教授小记者们如何识别犯罪行为。

  小记者白卓玄曾看到有关校园暴力的新闻报道,她想知道低年级学生若遇上高年级学生收取“保护费”及暴力侵害时,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对此,律师阿姨告诉小记者们,偶遇违法事件或遇到违法侵害时,应该“智斗”而非“强碰”,选择合法的方式避免伤害。设法离开现场后,应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举报或求助。此外,收取“保护费”、殴打他人等属于违法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值得未成年人重视和深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一把戒尺,约束着每一个人的行为。律师叔叔阿姨的讲解与回答,为小记者们拧紧了自我保护、安全成长的“阀门”。

  非常体验 遵纪守规当表率

  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怎样申请法律援助?在律师叔叔的带领下,小记者们依次参观了12348专线服务室、私密会谈室、远程视频服务室等。叔叔告诉大家,这里不仅为了帮助需要律师服务但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弱势群体,还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义务服务。小记者若需要法律援助,可拨打12348热线。

  为了全方位地体验法律援助中心的日常工作,小记者们扮起了“小小律师”,有模有样地“接”起电话,认真做着“记录”。小记者李嘉男深有体会地说:身为新时期的少年,必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远离一切违法行为。同时注重自身安全,学会自我保护,不在学校和家里做出危险的事情。”“当有人以各种理由让你脱下衣服时,你会怎么做?”活动结束时,律师阿姨突然提到这个问题。小记者们联想之前进行的那个小游戏,顿时恍然大悟。他们齐声回答:“不可以!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只要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时,一定要立即反抗,敢于说‘不’,必要时要向家长、警察求助。”这堂理论加实践的互动式普法教育课,增强了小记者们的法制观念,提升了他们的防范能力。

  小记者许张桐的妈妈表示:此次活动对孩子们的成长非常有意义,让他们明白了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坚决不能做,还让他们明白了身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强化了他们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希望这样的普法教育活动能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记者李静 祁欣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