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史话(八)

2017-05-10 22:30:2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乔忠延

   柿子滩的篝火与艺术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柿子滩先祖的食物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靠单一狩猎度日,还采摘植物的种子来吃。

  吃法也有些讲究,不是囫囵吞咽。考古专家发现了石磨盘,不过可不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石磨。那是一种极其简单的石磨,使用一块平面光滑的石头,在上头摩擦,不是磨扇摩擦,而是用磨棒摩擦。先祖就用这磨棒一下,一下,研磨种子。磨碎,吃起来下咽就容易了。吃植物的种子还不能说是农业,但是,这正在一步一步朝农业种植走去。后人传说神农尝百草自然也就不是没有道理的瞎说,可那神农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广大先祖的化身。

  再次,柿子滩先祖已经懂得爱美。人们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会想到1万年前的先祖就已经懂得爱美呢!说他们爱美是有根据的。

  根据一是考古发现的蚌壳、鸵鸟蛋皮,以及一些野兽骨头,上面都有磨穿的小孔。这小孔的作用,就是为了串起来佩戴。佩戴饰物,装扮自己,显然是爱美的举止。根据二是岩画。岩画不是一幅,而是两幅,都是用赭石颜色画上去的。一幅画的是一位女子的模样,另一幅画的是人们打猎的场景。用这样的画幅装点住地的周边,肯定是心灵美的形象体现。

  考古学家将人类的演进划分了三个阶段,实际是划分为三种人:即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在这个漫长的进化过程里,人类不仅成长着智力,而且也改变着容貌。当然,容貌是越变越好,到了柿子滩的时候,已经属于晚期智人,也有人将他们称为现代智人。所以这么叫他们,是因为他们和现代人已经很接近了。如果我们看过丁村的先祖,再看柿子滩的人们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的模样好看多了。男人堪称伟岸,女子说是漂亮也未尝不可。

  我们这些伟岸漂亮的先祖却生活得十分艰难,他们没有居住的房屋,平日就在河边休息,顶大也就是搭个窝棚。若是下雨,只好到不远处的岩崖下面去躲避。那岩崖山头翘伸出去,下面留有不小的空间,这就是最理想的藏身之所。这岩崖,考古专家命名为岩棚,或者岩厦。岩棚也好,岩厦也好,都是敞开的,只能遮雨,不能避风。若要是到了寒冬,可想而知他们的日子是如何艰难!可就在这艰难的环境中柿子滩的先祖生生不息,繁衍子孙。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