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山川秀美 美在“太行”

2017-05-24 09:35: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太行山水”首秀安徽

  巍巍太行,山水形胜。自古有诗云:太行山脉,峻峰飘渺朦胧中,风神仙移露峥嵘。身临其境探云海,悬崖劲松似苍龙!

  近年来,地处太行山系的安泽、翼城、浮山、古县,依托多彩的山水资源,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翼城,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有标志性的山脉——历山、翔山,有着群山迤逦、林木竞秀的佛爷山,有高人隐居、注释《道德经》的河上公备山,有曾经承载介子推“背母隐退”历史典故的晋古绵山,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至忠尽孝的精神内核。

  浮山,作为太行山非物质文化之乡,是尧王祭天圣地、汉相霍光故里。浮山木偶可以说是当地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是集雕塑、美术、音乐、制作、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戏剧艺术,2009年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一绝”。

  古县“天下第一牡丹”闻名遐迩,古县核桃久负盛名,特别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金子招牌熠熠生辉。

  安泽被世人称为让山西深呼吸的三晋“绿心”,这里林木覆盖率为67.2%,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森林公园,是全国首家以县为单位获得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县,全年二级以上天数达364天。这里是荀子故里,有秦始皇登泰山封禅而叹为“巍巍高乎与天为党”的上党关,这里有北齐摩崖石刻、唐代寺庙、金宋时期古塔等。

  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安泽举办有黄花、红叶旅游观赏月、荀子文化旅游节等;古县举办有“天下第一牡丹”文化旅游节;翼城举办有民俗文化旅游节;浮山举办有印象田园乡村文化旅游节。如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已逐步显现。

  今年5月17日,在美丽的江淮大地安徽省合肥市,以“天安地泽、泽约天下”为主题的“2017山西省临汾市招商引资推介会太行山水全域旅游专场”成功举办。活动以“说、唱、演”的形式演绎了太行神韵、太行美景、太行精神。会上,翼城、浮山、古县、安泽四县的领导进行了主题推介。此次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4个,签约总额达395亿元。

  发展旅游的美好时代

  实际上,“太行山水全域旅游专场”掀开的只是临汾凭借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一角。

  临汾,古称平阳,因地处汾河之滨而得名。这里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文明汁液的地方。10万年前人类诞生之源在临汾,5000年前华夏文明之宗在临汾,2600年前晋国称霸之地在临汾,600年前洪洞“大槐树”移民之根在临汾。考古发掘已经证明,临汾的陶寺遗址就是尧帝的都城,尧都正走出传说成为信史。

  临汾的旅游资源丰富,全市现有开放景区56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1处,吉县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尧庙华门、霍州七里峪、乡宁云丘山等旅游景区享誉海内外,游人如织。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各类文物单位3000余处,元代以前地上文物占全国的20%。

  提及“全域旅游”,简言之就是指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加以建设,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

  前述的翼城县从建设高标准乡村旅游公路入手,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县的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以文化旅游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放眼“全域旅游”,对接晋文化核心带,打造枣园遗址、古霸国遗址、历山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开放、包容的“全景翼城”将在“十三五”期间开门迎客。

  浮山县借助国家和省市大力发展乡村全域旅游的东风,以举办印象田园文化旅游节为契机,集中打造尧山森林公园尧文化体验区这一轴心,东连寨圪塔生态旅游区,西接凤凰山庄休闲度假区,南通印象田园生态农业示范区,北达臣南河水系生态景观区,全面推动旅游大发展,加快建设“临汾后花园”。

  古县多年来一直秉承“牡丹为媒、文化为魂”的理念,坚持打牡丹牌,唱牡丹戏,实现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天下第一牡丹”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不断提升。

  安泽县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发展休闲观光游、特色乡村游,全力打造精品旅游县,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早前,我市洪洞县、吉县、隰县首批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三个县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便利,公厕高档、数量充足,标识完备、信息安全,尤以特色鲜明而著称。壮观的壶口瀑布、悠久的大槐树祭祖习俗、别致的小西天景观,均为旅游佳地。据了解,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的,将优先纳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优先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优先安排旅游外交、宣传推广重点活动,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重点支持范围,优先纳入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领域,优先支持4A级景区等国家重点旅游品牌创建,优先安排旅游人才培养,优先列入国家旅游局重点联系区域。这一系列红利,必将推动临汾旅游文化跃进一个新高度。

  旅游为媒促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目前,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文化强市”战略,要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我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山西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大规划引领、市场化运作,以“中国根·黄河魂”品牌建设为引领,把握“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力推进一批5A、4A级景区创建,加快推进乾坤湾、陶寺遗址、仙洞沟等景区建设,同步推进景区景点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可以说,临汾的文化旅游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

  放眼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我市当前正处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迫切需要寻求外部支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另一方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我省正在全力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制定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滚动计划,启动了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出台了《关于支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若干政策》等鼓励扶持措施,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前述我市在第十届中博会期间召开的“山西省临汾市招商引资太行山水全域旅游专场推介会”,就是抢抓机遇,主动出击,落实我省“东融”重大决策部署的一次具体行动。此次专场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4个,签约总额395亿元,旨在全面推进市委“345”战略和市政府“12345”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精准招商,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以进一步展示临汾扩大开放的态度和诚意,让更多的朋友了解临汾、关注临汾、投资临汾。

  记者 孙宗林 贾佳(图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