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疾控中心:走村串户 小小蚊子哪里逃

2019-09-03 09:07: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寻找

培养

观察

制标

  临汾新闻网讯 蚊子总在夏秋季节不打招呼地来造访,并免费送上“大红包”,于是,人们蚊香、蚊帐、花露水……齐上阵,并还之以牙。说起蚊子,大家都避之不及,但就有那么一群“勇士”,他们不但不怕蚊子,还专门去找蚊子,他们就是疾控中心的伊蚊监测人员。

  近日,记者跟随尧都区疾控中心慢病科工作人员一起去抓蚊子。他们要在每年6至9月中旬,到辖区不同方位的居民区抓蚊子,这一抓就是5年,这次他们要去市区郭家庄社区和汾河办事处南庄村。“每年的7至8月份是我市的雨季,由于温度高、雨水多,给蚊子创造了适宜的繁殖环境。”尧都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王杰虎说。蚊子种类很多,他们主要监测的是传染登革热病毒和寨卡病毒的白纹伊蚊。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最喜欢在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出没,咬人“狠、准、稳”,而傍晚和夜里出来咬人的是库蚊和按蚊,库蚊主要传播乙脑病毒,按蚊主要传播疟疾。尧都区是国家登革热媒介监测点,他们每月要在不同方位居民区对伊蚊进行监测并制作标本,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对于库蚊和按蚊也要进行监测。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3至15天,多数为5至8天,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程度可从轻度发热到高热不等,同时伴有严重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及皮疹,面、颈、胸部潮红,严重者可因休克或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导致死亡。

  “快看,这家院子外面有几只废旧轮胎……”疾控人员王杰虎说,“这些废旧轮胎和闲置的贮水瓦罐、缸、盆、池等都是蚊子滋生地。”说着,他拿出强光手电和一根吸管在废旧轮胎的积水里找蚊子幼虫。果不其然,细小的幼虫被吸管吸了上来,装进了提前准备好的器皿里,并将温度、湿度、时间、地点以及该地经纬度等数据进行了详细标注。

  “这个舞动比较欢实,就是典型的白纹伊蚊幼虫。其实,白纹伊蚊比较喜欢干净水体,所以在水缸等干净水里经常能发现白纹伊蚊幼虫。”王杰虎一边拿起收集器皿一边说,而库蚊就喜欢在脏臭的水里产卵。因为蚊子飞行和迁徙能力有限,一般会在出生地附近活动,所以院子里的一些闲置容器,下雨就会存雨水,一定要尽快倒掉积水,保持容器和院子里地势较低处干燥,就不容易滋生蚊子。

  前年,有一次监测人员去尧都区枕头乡做监测时,遇到一个五六米深的蓄水池,池子里的积水有一两米深,池底还有淤泥;当时需要借助梯子才能取到水样。“那次特别难忘,当时我一手拿着取样器皿,一手扶着梯子下到池子底部,因为没有保护措施,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王杰虎笑着说,不管怎样,能取到阳性的水样,也算值得。

  傍晚时分,看着一瓶瓶样本,监测人员虽累尤喜。稍做休息后,便带着这些装有白纹伊蚊幼虫的器皿马不停蹄地往回赶,接下来,他们要将这些幼虫在培养皿里培养成成蚊。

  温度和营养适宜的情况下,这些幼虫一两天就会变成成蚊。两天后,记者再次来到尧都区疾控中心。在实验室内,这些两天前还在水里舞动的小幼虫,已经变成了会飞的蚊子,一只器皿里至少有几十只。工作人员先将蚊子吸进一个带网的装置,然后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将蚊子冻死,再进行分类,将白纹伊蚊的成虫分离出来,制标封存,即完成当月的监测。监测人员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并作为登革热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于流行季节每月形成分析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年度监测任务完成后将100多只标本及时送到省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控科。

  据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六七月份尧都区布雷图指数分别为0.81和3.23,即“符合防控要求”;八月份,为高发季节,尧都区的布雷图指数为7.14,即低度传播风险。王杰虎说,当布雷图指数大于20时,该区域就存在登革热暴发的风险,疾控部门就要建议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消除蚊媒滋生地和灭蚊工作。

  疾控部门提示,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病的关键。登革热可防可治,最重要的是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积水,减少蚊虫滋生。市民应该注意家中蚊虫的杀灭,避免被蚊虫叮咬而感染疾病;此外,还应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外出,比如傍晚在树阴、草丛等户外阴暗处逗留,最主要是应积极开展灭蚊活动,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登革热病毒传播。

  相关链接:“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是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也就是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孑孓)滋生的容器数。“布雷图指数”在5以下,则属于安全范围;如果该指数高于20,则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在该地区造成蚊媒传染病的流行。

  记者 郝海军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