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流不尽的黄河水,看不厌的乾坤湾,讲不完的扶农事,道不尽的农信情。
1952年5月,永和县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乌门信用社成立;2006年9月,统一法人的永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组建;2019年1月28日,山西永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届股东大会召开;2019年8月29日,永和农商行正式挂牌开业,标志着永和农信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近年来,永和农商行始终坚持“姓农、姓小、姓土”的核心定位和“向实、向小、向内”的发展方向,大力弘扬山西农信核心价值观,持续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金融扶贫、支农支小等方面全面发力。截至7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5.7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8591.16万元,其中,涉农贷款51864.93万元,占全县涉农贷款的70%,地方税收贡献逐年提高,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强管理,明结构。农商行挂牌后,该行进一步理顺了内部治理关系,优化治理结构,夯实治理基础,明确总行各部门和基层支行的管理职责与权限,完善了制度建设,逐渐形成了一套层级清楚、内容完整的治理架构,使各部门之间工作衔接更加紧密,运转更加高效流畅。
优服务,提质效。在管理服务方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规范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从严治行,从严治贷,以审慎经营促进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农商行网点多,人缘、地缘熟悉的优势,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贴心银行、居民百姓的“亲情”银行、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
创产品,夯基础。在产品开发方面,该行相继开发出“白领通”、“助学贷”、农民工返乡贷、下岗职工创业贷、妇女创业贷等多款信贷产品。有效满足了不同客户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在金融扶贫方面,截至7月末,该行发放各项扶贫贷款1578户、余额15655万元,支持带动贫困人口1919人,其中:支持种植业679户、7650万元;养殖业621户、5105万元;购买农机具53户、630万元;平整土地82户、1640万元;红枣加工21户、630万元。2017年、2018年、2019年先后被省联社授予“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扶贫”先进单位和“金融精准扶贫贡献奖”。
巧激励,建队伍。在用人机制方面,该行出台《员工自主提升激励办法》,鼓励员工积极考取各类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职称等,定期组织后备人才选拔工作,不断优化人才结构,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压力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把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该行的发展高度融合,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亮品牌,塑文化。在企业文化方面,出台《企业文化手册》,重塑永和农商人的“12345”企业文化,一个核心理念:打造“小而美”山区特色百姓银行;两大发展使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盈利水平与品牌价值双优;“三化”管理理念:制度化管理、系统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四铁”团队理念: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作风、铁一般担当;“五好”经营理念:公司治理好、防控风险好、支持三农好、服务社会好、资产质量好。全体干部职工自上而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践行企业文化,以文化催生竞争力,以竞争力锻造优秀企业的价值转化。
履责任,惠地方。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该行先后开展和参与了“送温暖 献爱心”社会捐助、“五四青年 我们有话说”公益视频录制、“二青会”火炬传递、爱心助力高考中考学子、助力公益健康跑、“一张纸献爱心”、“庆三八青年联谊会”、职工例行体检等各类活动;同时,全力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帮扶情况,开展“四个一”活动(送一份关怀、出一个点子、扫一次卫生、干一次农活),使帮扶工作全天候、常态化,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起点,新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永和农商行全体员工将继续坚持“姓农、姓小、姓土”核心定位,不忘服务“三农”初心,以省联社、临汾办事处年初工作会议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1335”工作思路,励精图治勇担当,鼓劲扬帆再起航,全力向“小而美”的山区特色银行的目标迈进,共同谱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许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