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咱村脱贫了!”日前,古县岳阳镇沟北村村民解青莲指着公示,向周围的群众大声说道。走进一看,2017年贫困村脱贫名单上,沟北村赫然在列。“这一切,还要归功于咱村‘第一书记’王伟和誓将旧貌变新颜的老乡们啊!”
沟北村距离县城仅仅十公里,可是小汽车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盘旋半个小时才能到达山脊上的村庄。全村205户、527人,分散居住在14个自然村,3200余亩耕地由于常年干旱,好似金黄色的腰带缠绕在大大小小的山上。村民收入较低,贫困户高达112户、298人,属于省建档立卡贫困村。
确定“夯实党建引领脱贫、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为民服务辅助脱贫”工作思路,制定村级三年发展规划,实施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随着一项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美丽的“蝶变”奇迹般地在沟北村发生了。
党员干部就是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到村任职的第一天,王伟在党员大会上掷地有声地说:“村子要发展,村民要致富,必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随后,他确定每月25日为党员活动日,加强对党员政策和思想教育,将脱贫攻坚最新政策文件、领导讲话、会议精神纳入学习和测试内容,确保每名党员都学深学透。开展结对帮扶,将全村有帮带能力的27名党员与99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5名班子成员重点与17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结对帮扶,常上门、勤沟通、多宣传,全力打通扶贫政策“最后一公里”。积极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支持刘元红、闫国旗、毕思荣3名党员发展药材、旱地蔬菜、小杂粮种植,帮其注册家庭农场、农业公司,逐步加大项目、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扶持做大做强,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两委”班子干事才有底气。原先,沟北村为集体经济“空壳”村,村干部想办事而无钱办事的矛盾极为突出。王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听说发展村级光伏电站可增加村集体收入后,他马不停蹄,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实地测算,总投资70余万元的100KW村级光伏电站于2017年6月份并网发电,仅此一项,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2万元。
基础设施好,脱贫“路”才能畅通。王伟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资金7万元,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0平方米。协调交通部门“畅返不畅”项目,沟北至鹿原2.5公里村道硬化项目开工建设;圪垛至前庄、皂角沟至碾子庄两条村道硬化项目录入交通扶贫项目库。同时,沟北村接通了互联网,安装了手机信号放大器,建立了村级网络服务站,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产业兴旺,贫困户收入才能增加。在县林业中心的支持下,沟北村利用荒山荒坡规划种植连翘1520亩;和新大象公司合作,11户贫困户贷款入股生猪养殖,户均年分红7500元;12户贫困户办理“五位一体”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年分红收益3100元;20户贫困户金融扶贫小额贷款94万元,自选项目、发展产业。
易地扶贫搬迁,搬出新希望。综合考虑国家补助、贫困户自筹能力、交通、医疗、就学等客观实际,沟北村选择在离县城较近的地方建设集中安置点。目前,居住分散、有强烈搬迁意愿的9户30人实现集中安置;7户分散安置贫困户已经全部购房入住。
重视教育,智力扶贫打基础。沟北村建立了包含全村57名建档立卡贫困在校学生档案,对口帮扶,22名高中以下学生全部按标准享受了“两免一补”,1名大学生享受贫困资助5000元,7名贫困生享受“爱心助学·精准帮扶”资金补助10100元。同时,王伟组织有意愿、有基础的贫困人口积极参加培训,2名贫困妇女参加“山西护工”培训班,28名贫困居民参加县技能培训班。
社会保障兜底,党的温暖撒人间。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2017年共评选出8户贫困户享受低保,2户2人享受五保,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群众无意见、无上访。王伟带领村“两委”成员跑遍了每一道梁、每一道沟,群众自发记载的实事好事92件,化解矛盾纠纷2件,边文姬等3名残疾人拿到了残疾补贴、李永贵坐上了轮椅、赵永文有了独生子女补贴……(李永春)
编辑点评
古县岳阳镇沟北村脱贫了,这主要归功于上级有关部门、驻村“第一书记”的真心帮扶和全村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也归功于广大群众的脱贫干劲和实际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打脱贫攻坚硬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各级各部门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将脱贫攻坚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精准上,敢于尝试、善于创新,积极帮贫困村修路架桥、引进项目、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脱贫致富。通过努力,让更多的贫困村像沟北村一样早日战胜贫困、实现美丽蝶变。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