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近日,记者来到家住解放路的崔纪坤老人家里,回忆起当年参军抗日的经历,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谈起那段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红色记忆,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
崔纪坤,1925年出生在河北省衡水市南平县马店村,在他17岁那年,虽然表面上他跟随着师傅做木工,养家糊口,但实地里,他早已经开始做地下工作,当通讯员,送情报,积极配合农村抗日工作的开展。随后,又受叔父的影响,崔纪坤在村子里当上了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及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
“那个时候,我爷爷是抗日村长,我又是先锋队队长,树大招风’,就在1944年的时候,我师傅被日本人所杀,当时的日子是祸不单行……”崔纪坤回忆说,其实,我本来并不姓崔,我姓张。”为了躲避日本人追捕,他躲到了没有日本人的崔家庄,但是这里也并非绝对安全,于是为了掩人耳目,就过继给嫁到崔家庄的小姨家当儿子,改姓为崔,并在那年结了婚,继续着地下革命工作。
对于崔老这一生中最为激动的时刻,是在1945年1月1日。“村党支部吸收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还是单独吸收,并一再强调让我严守秘密,不能对外人讲,包括自己的父母、妻子。为了保密和其他党员的生命安全,我们都是单线联系的。平时,除了跟我联系的村党员代表之外,没有第三个人知道我是党员,每次负责跟我联系党员会在屋顶上砸砖头,我一听见声响就知道是党组织有任务,立刻跑到我们上次约定好的地方取‘前进’。”崔老笑眯眯地告诉记者,过去一直把秘密情报称为“前进”。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县游击队开始征兵,并且动员青壮年积极参军入伍,于是,崔老第一报名,并动员了32名村民参军入伍。崔老说:当时,我们一人一匹马,一朵大红花,临走前虽然对家里人恋恋不舍,但是我打心底里觉得特别自豪。”
抗日战争胜利后,崔纪坤被分配到晋察冀野战八旅司令部警卫连任副班长一职,主要负责班里的政治工作。由于他的出色表现,没过多久,他又从警卫连调到了政治部组织科直属科当警通员,并在1947年参与了河北省徐水战役。
“当年徐水一战,虽然我没有参与到一线的作战中去,但我离战场非常近,嗒—嗒—嗒……的机枪声,夹杂着从天空中飕飕飞过的手榴弹的爆炸声,晋察冀野战军打得很是艰苦。但同时也给解放石家庄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石家庄的顺利解放,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重要城市的典型,为随后进行的城市作战提供了重要经验。”崔老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当从广播中听到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所有的人沸腾了,欢呼声不断,眼中噙满了激动的泪花。”说到这里,崔老无比激动,仿佛又穿越到了当年。1954年,崔纪坤参加了百万就业大队,被分配到了临汾地委保密局当保密员,随后又先后调到农林水利局、种子工作站、临汾生产资料公司等单位工作。
从1945年参加革命,崔老获得了无数的荣誉。1950年华北解放纪念章,1951年抗美援朝纪念章,1950年解放西北纪念章等等,但老人从来不炫耀。他常说的一句话:这比起牺牲的战友来,他已经很幸福了。虽然只是一些普通的话语,但是崔老经历过的每条路都是传奇,他是属于自己的英雄。(田志华)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