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记者来到了水车巷探寻它的来历。
水车巷位于市区向阳东路,南北走向,北起鼓楼北大街与坂下路口交汇处向东约200米,南止向阳东路,西侧与临汾市第八中学(简称临汾八中)为邻。
水车巷口
83岁的老人张如心介绍:我是1993年搬到富园小区的,这里叫水车巷是因为这里有口井的缘故,不过我搬来时那口井已经不见了,因此对于它身上的故事,我还真不清楚。这样吧,我帮你找找这里的老住户。”说罢,张如心老人带着记者找到了老住户刘先生。
据刘先生介绍:在城墙没拆以前,这里属于北城墙外,没有人居住,基本都是麦地、菜地。因巷子中原有一口井,城内城外的人吃喝用水,全靠在这口井里打水,那时的工具就是马车,因此,这条路便被称为了‘水车道’。后来被取大名为水车巷,沿用至今。至于它的‘年龄’究竟有多大,就不得而知了。”今年61岁的刘先生解释着水车巷的来历。
刘先生还介绍,到解放后,这里来了第一户“居民”——原驻临空军某部的导航台。后来到了上世纪80年代左右,他们这些片区内的老住户才陆续搬到这里。以前临汾八中这个位置,是马社(以前的客栈)和某部的驻扎地。
由于水车巷位于向阳路,自然和向阳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记者查询《临汾市志》得知,解放前,向阳路原为北城壕外修的汽车路。上世纪80年代扩为街道,命名为向阳路。东接平阳北街,西至郭家庄。2002年向西延伸至滨河路,延伸段称为向阳西路。因此,刘先生所说的,以前这里属于城墙外的说法也得到了印证。
文/图记者 亢亚莉 潘华玲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