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三义巷已成死胡同。
记者在寻访市区街道地名来历时,不时听到那些曾经遍布大街小巷、香火鼎盛的古庙宇,一些巷子也因此得名。而今,这些古建筑虽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但残存的记忆却深深印在老临汾人的脑海里。8月26日,记者走进三义巷,聆听这条老巷子的故事。
三义巷位于解放西路,西邻燕尔巷,是东口路南的第一个胡同,南北走向,只能由北口进出,胡同长不到100米,宽近5米,除了两家单位的办公楼外,其他均为普通居民楼。
至于巷子名称的来历,住在这条巷子中段的75岁居民赵先生说,原来在这条巷子的南头,也就是现在的临汾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指导站的楼后面,安宇花园小区二号楼的位置有座三义庙,巷子也因此而得名。
对于三义庙,赵先生表示,他并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规模有多大,其推测这座庙应该是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的。
据赵先生介绍,三义巷原来不是“死胡同”,而是一条南北通达的巷子。他说:我记得,原来巷子的南头是可以通到鼓楼西大街的,过了三义庙往南就是原来的王麻子巷。以前的巷子有现在的三分之二宽,两边只有一些普通民房。解放前,三义庙就已经被拆除了,巷子南头是一片空地,后来一郭姓人家在此盖房居住。”赵先生介绍,在郭姓人家搬来居住之后,大约在1960年前后,临汾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指导站大楼也在此拔地而起,通往鼓楼西大街的路被阻断,曾经的王麻子巷也消失了。“原来的鼓楼东西大街是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地段,我们这条巷子也有很悠久的历史,在被截断了通往鼓楼西大街的路之后,一直没有路牌,三义巷是在近两年才立起来的。”采访结束时,赵先生如是说。(亢亚莉 潘华玲)
责任编辑:刘静